下载此文档

最新【教学设计】《1.1电荷 库仑定律》(人教).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电荷 库仑定律?

本课时编写:泾川县第三中学 王小平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从物质微观构造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电荷 库仑定律?

本课时编写:泾川县第三中学 王小平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从物质微观构造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承受,在此从原子构造的根底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稳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3.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4.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力常量。
5.学会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 复习、归纳、类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今天开场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根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根本性质。
二、新课教学
1、【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2、【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归纳: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

最新【教学设计】《1.1电荷 库仑定律》(人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22-03-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