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南漳县实小 熊小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学生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南漳县实小 熊小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一单元《毫米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学生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演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的完成形式多样的活动与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潜能。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因此,本课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通过让学生估,测,议,比,进而引出新知识。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与方法,加之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毫米”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和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扑克牌,医疗保险卡,一分硬币,电话卡,学生尺及作业纸。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得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努力体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作业纸上线段和铅笔的长度。
集体交流: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测量的。
2、猜想验证,探究性质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一张扑克牌。这张扑克牌里也蕴藏着数学知识,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找到它?请同学们
毫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