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锦”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李白把这“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
(4)惋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挚友却无心观赏。思索:他们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
他们想让分别的时刻来得再晚一些,所以先要“赏景藏情”,让人更加感觉到他们那非同寻常的“依依惜别”之情。 3.齐读,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
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假如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用什么方式表达感情?板书: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情,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情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情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李白对孟浩然为什么“仰慕”呢? 人品:孟浩然的人品就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指名背《春晓》,齐背)(这首诗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真可谓“誉满天下”!)
怎样仰慕: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起先要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缘由)
4.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
四、学习
4、5小节,体会“吟诗抒情”
1.两位好挚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挚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终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 2.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评价:读得真好,我们都被你的朗读打动了!)
3.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绽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似乎;江上沙鸥点点,似乎 。虽然白帆已经消逝在蓝天终点,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涯,但是李白依旧伫立在江边,注视着远方,似乎在想 。再指名说。(第
2、第3位同学配乐)
4.同学们,作者原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5.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6.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烈的心情,随即吟出了喜闻乐见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7.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8.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喜闻乐见”呢? 9.让我们把这首喜闻乐见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