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备。
(三)森林建设
综合指标:
,有详细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
11.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美丽。
12.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13.根据城市卫生、平安、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
14.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网络的连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爱护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水质近5年来不断改善。
15.提倡绿化建设节水、节能,注意节约建设与管护成本。
覆盖率:
16.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35%以上,北方城市达到25%以上。
17.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18.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因立地条件而异,山区应达到60%以上,丘陵区应达到40%以上,平原区应达到20%以上(南方平原应达到15%以上)。
19.主动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
森林生态网络:
20.连接重点生态区的骨干河流、道路的绿化带达到肯定宽度,建有贯穿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
21.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注意自然生态爱护,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平安的前提下,采纳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22.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意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绿化率达80%以上,形成绿色通道网络。
23.城市郊区农田林网建设根据国家要求达标。
森林健康:
24.重视生物多样性爱护。自然爱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
25.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森林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正常,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运用数量的80%以上。
26.。
27.注意绿地土壤环境改善与爱护,城市绿地和各类露土地表覆盖措施到位,绿地地表不露土。
28.科学栽植、管护树木。对大树移植严格管理,做到全株移植。
公共休闲:
29.建成区内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
30.城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旅游休闲场所,基本满意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生态文化:
31.生态科普宣扬设施完善,建有2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学问教化基地或场所。
32.仔细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33.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加绿化活动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知识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