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二则:为师当有平常心
【公案】
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如同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祖堂集》卷第十八
【译解】
赵州从谂问南泉普愿禅师:\"怎么样才是道?\"南泉说:\"平常心就是道。\"赵州问:\"要证得这个道,还可不行以往哪个方向努力寻求呢?\"南泉说:\"假如努力寻求,就会违反参禅的正路。\"赵州说:\"不寻求怎么知道是道呢?\"
南泉说:\"真正的道,不属知也不属不知。见闻觉知是妄觉,浑然无知则是无心无记。若是真能达到毫无怀疑的正道,那你的心地就会像虚空般广袤开朗、廓然无边,又怎会被外在的是非观念所拘束呢?\"
赵州听了这话,顿悟玄旨,心里如同孤空朗月,澄明皎洁……
读 后 反 思
1、老师成长必先从心灵的觉醒起先。
保持老师内心的干净庄重,前提是老师要有真正的内心生活。人皆有心,但并非都有内心生活。有不少老师,始终被外界力气左右,始终生活在在热闹的外部环境中,心灵的安静都无从谈起,谈何干净与庄重?人生世间,安定内心才能安排自身,才能树立起精神的坐标,无论多远都找得到回家的路。美国教化学者帕克。帕尔默说:\"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都是来自老师内心的呼喊。\"这种呼喊就是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样的认同和完整,必定建基于老师的内心生活。谢云老师指出:对心灵的真正关照,或许真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假如自己都不呵护,不关爱,还有谁会照拂我们内心的那一方\"热土\"?
许多时候,教化简单被看做是\"大词\",让我们觉得浩大、空茫,但更多时候,教化就是很日常的东西——小事、细微环节,片段,详细的场景、瞬息的呼吸,微小的影响,()缓慢的变更,很琐碎、很微观,很枝节,很简洁又很困难。只要我们在仔细做教化,就是在专心做教化,就是用力地爱教化。
2、教化的首要任务,就是点燃心灯。
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是一道菜,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是成长。因此教化的根本不在于教了多少,而是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要让学生从内心去打破,让学生从内心里要学习,而非外界的社会压力。老师就是\"燃灯人\",首先要点亮自己,才能更好地点亮学生。对此,我深以为然。从教16年来,作为一名一般教化工作者,我深知今日的教化现状有多沉重,也特别清晰老师工作的清苦与繁累。教化教学工作的细碎与繁杂,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紧紧地将我们的心囚禁着。天长日久,累的累了,倦的倦了,厌的厌了,连挣扎的愿望和冲动都没有了。加之浮躁的世风,如同\"万灯\"齐亮,四周人影幢幢,分不清哪一个属于真正的自己,面前只剩下纷繁芜杂的茫茫。
3、教化就是一场修行。
除了技术与实力层面外,教化还包括生命状态和精神境界,老师应通过\"修正行止\",来完成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丰富。为此,谢云提出了华蜜老师的五项修炼,即:修炼一颗松软心,修得一双才智眼,修炼一腔宽容怀,修炼一手绝活儿,修炼一副担当肩——这五项,看似简洁,真要做到,很不简单。
初读《跟着禅师做老师
初读《跟着禅师做教师》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