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二庄煤矿概况一、矿井基本概况(一)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 、位置与交通: 邯郸矿业集团郭二庄矿业有限公司原为邯郸矿务局郭二庄煤矿, 2002 年6 月完成企业重组。矿井始建于 1946 年, 是在民办小煤窑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技术改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中型矿井,已有近 60 年的开采历史。邯郸矿业集团郭二庄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北约 13 公里处, 矿机关地理坐标:东经 114 °11′ 31″北纬 36° 48′ 25″, 除西北部归沙河市显德旺乡外, 其它均属武安市矿山镇和土山乡管辖。井田南与云驾岭井田相邻, 北与显德旺、章村井田相邻。该矿东距京广铁路线 31km ,有午汲~褡裢镇铁路从井田中部穿过, 并与邯郸~峰峰环行铁路在午汲接轨。邢台~都党公路从井田西边通过,距矿 2km ,交通比较方便。 2005 年铁路运销量 万吨,地销运量 万吨。煤炭产品主要销往河北,部分销往山东、河南、安徽等地。 2 、井田地质概况: (1) 、地层郭二庄井田西部广泛出露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石炭系中、上 2 统本溪、太原组地层环绕奥陶系露头呈现扇形零星出露。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 均呈条带状由老至新依次排列分部于本井田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上石盒子组一段至四段地层及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也在本区有零星出露。第四系地层覆盖于老地层之上, 厚薄变化较大。本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 O 2s)、峰峰组( O 2f) ;石炭系中、上统本溪组( C 2b) 、太原组( C 3t) ;二叠系下统( P 1) 山西组( P 1S)、下石盒子组( P 1x); 二叠系上统( P 2) 上石盒子组一段至四段( P 2S 1~ 4) 、石千峰组( P 2 Sh ) ;三叠系下统( T 1) 刘家沟组(T 1 l) ,第四系( Q) 。井田煤层( 1 号~ 9 号煤层)赋存于石炭系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该节着重描述石碳系太原组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石炭系太原组( C 3t )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为浅海相、滨海相过渡相沉积, 岩性为黑色泥岩、浅灰色灰色铝土泥岩和粉砂岩, 含植物化石, 间夹厚层状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 9 号煤、 8 号煤、 6 号煤、 2 号煤、 1 号煤。不可采煤层有 7 号煤、 4 号煤、 3 号煤层等共 11 层。含 5~ 7 层石灰岩,由下而上为下架灰岩、大青灰岩、中青灰岩、小青灰岩、伏青灰岩、野青灰岩、一座灰岩。本组厚 106 ~ 210 m ,平均厚 131 m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 1s): 底界为北岔沟砂岩, 以灰色中厚层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夹薄层粉砂岩, 含菱铁矿结核与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向上为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细粒砂岩,夹薄煤一层(为 2 下)不稳定,多分布在井田北、中部地段, 其上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的 2 号煤, 顶板为粉砂岩, 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局部相变为细粒砂岩,向上含薄层 1~ 3 层,一 3 般多不可采,极不稳定,本组厚度 44~ 98m ,平均厚度 74m。( 2) 、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新华夏和第三隆起带——太行山隆起带东部边缘地带, 处于显德旺向斜和邑城背斜的南部边缘, 武安向斜北部矿山隆起的东翼。本井田基本为单斜构造,以断裂为主。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一般倾角:南翼 15°~ 25° ,北翼小于 15° 。本井田的断裂带是伴随井田褶皱构造的发展而产生的, 井田内构造复杂程度除区域性控制外,还受矿山岩体的影响。由于西部矿山岩浆岩体的控制, 所以井田内的地层构造具有明显的变化, 形成“ W”型短轴褶皱构造, 随之断裂带而产生, 对本井田起主导作用的断裂带, 大致可分四个断裂带(东) 由西向东是: F 4、 F 9 断裂带(束); F 27、 F 16 断裂带(束); F 21、 F 2、 F 14 断裂带(束)和 F 1 断裂带(束) 。断裂带(束)的走向为北、北 45° 东之间,相互间基本平行符合区域构造发展的规律, 并分别将本井田切割成四大块段,在大断层的旁侧都派生有小断层, 但都属同一断裂带产物。井田内基本为高角度正断层, 断层面倾角一般为 68°~ 70°。井田地质构造条件程度属Ⅱ类。( 郭二庄井田断层统计表) 4 郭二庄井田断层统计表( 1) 序号编号性质走向(度) 断层面落差(米) 长度(米) 备注倾向倾 角(度) 1F 1正N— N15E W— NW 60— 70 75— 265 9500 大断层 2F 2 (章) 正 EWS 65 20 250 3F 2( F4显)正 N15E-N20E SE 60— 70 40— 310 11500 大断层 4F 3 (章) 正 SNW 65 110-150 140
郭二庄煤矿概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