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作者:胡瑞

摘 要:文章对耀州窑出土的青瓷和耀州窑青瓷的发展进行研究,同时对耀州窑的青瓷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从耀州窑青瓷工艺和审美出了天青釉瓷。耀州窑天青釉瓷器的装饰分为两种:一种模印贴花。这种装饰方法是运用泥土的可塑造性。将泥土放在模具上,用手挤压成一种形状,如果本身模具上就有花纹,那么就可以一次性完成。这些瓷器多进行规模性的批量烧制,颜色精美,质地坚硬;另一种就是剔花装饰。这种装饰方法是把想要的纹路刻画出来,再将花纹以外的泥土剔除干净,然后上釉色,这种装饰的特点就是构图严谨,制作讲究,花纹很是精美。
北宋耀州窑青瓷
北宋时期,耀州窑真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状态。从以往出土的大量实物资料来看,这个时期耀州窑在烧制的过程中,制度严密,工艺先进。从原料的淘洗、陈腐、拉胚、装饰,到最后的成型都有非常严格的工序。这个时期青瓷的釉色比较稳定,呈现出橄榄青色。青瓷底部会有一圈黄色的斑块,因为烧制过程中有很多的铁成分沉淀在器物底部,此时刻花青瓷和印花青瓷十分盛行。
耀州窑青瓷的刻花技术在北宋时期很受欢迎。刻花技术是在胚胎上用直刀进行刻画,把需要刻画的大概轮廓画出来,再把不需要的地方用斜刀剔除。因为刀锋都很犀利,所以青瓷的线条十分流畅,纹路图案也颇富立体感。如青釉刻花瓷碗(图1),,,,重150克。宋代刻花制品,敞口,斜直腹,圈足,通体饰刻花纹样,保存完整,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藏。
北宋后期又出现了印花工艺。这种工艺是把需要雕刻的花纹进行烧制,使其坚固耐用,然后把烧制出来的花纹用力地摁在胚盘上,这样就可以印出花纹了。这种印花模式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提高了批量生产的工作效率。如青釉印花瓷盏(图2),,底径3厘米,,。宋代印花制品,侈口,斜鼓腹,圈足,通体施绿釉,盏内侧有印花图案,保存完整,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藏。
金代耀州窑青瓷
在金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烧制工艺就是垫圈叠烧法。这种烧制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降低了青瓷的美观程度。是把很多如碗、盆之类的敞口瓷器叠堆在一起,把每一个瓷器的底部都剔除掉一层釉漆,然后一起放入窑中烧制。这个时期的耀州窑青瓷质地粗糙,釉色以翠绿色和青豆色为主,造型多样,器形浑圆厚重。装饰方法依然是以刻花和印花为主。
元代耀州窑青瓷
元代耀州窑青瓷逐渐走向了末路,这个时期的器物造型越来越少,颜色越来越淡,质地越来越不纯净。自此以后,耀州窑青瓷退出了历史舞台。
2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
耀州窑青瓷的造型丰富多样,十分具有立体感。耀州窑青瓷外形通常以曲线为主,釉色主要以橄榄绿为主色调,器物底部和端口多呈黄色。历代工匠常通过刻花和印花的装饰手法来制作青瓷,直接用直刀或者三角刀雕刻轮廓,刻画线条,使耀州窑青瓷具有非常明显的纹理装饰。古代雕刻工匠的精湛技艺也都体现在青瓷的装饰纹理上。浮现于青瓷表面的纹理不仅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立体感,还为青瓷器淡青色的釉面增加了特别的光晕。总结中国所有的传统陶瓷造型作品,耀州窑青瓷在造型、花纹、釉色和烧制工艺方面都不输给其他传统陶瓷窑系。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迎春文档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