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字号不详。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从诗意看, 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 死于唐天宝十三年( 754 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黄鹤楼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七言律诗) 注释: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首联: 首联: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 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 世事茫茫. 颈联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烘托了作者清冷的思乡之情这句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本句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尾联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心思想: 全诗写登楼是的所见所感, 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写一写: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登临此楼,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 没有一丝杂色,就是那样不沾烟火气地洁白,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悠悠地飘荡。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荡涤而去,怎么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黄鹤楼》教学课件(13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