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15篇
无声告白读后感1
上次的读后感讲了一个,为了向父母证明价值从而冒险屠巨龙的孤独少年。这次,我们来讲一个,为了摆脱父母掌控从而走上不归路的孤独少女。
不禁有些感慨,会是怎样的机缘,让我在这段时表面的如意,所有人的隐忍和退让都是为了维护这个家的平衡。
“我的大脑里总是憧憬着另一种生活,但实际情况事与愿违。”这是玛丽琳第一次离家出走时留下的字条,后来自己又撕碎了,可以说所有轨迹的正是从这件事情开始偏离。她希望和自己很像的女儿可以过得和自己不一样,可以与众不同,所以给了女儿很多期待。而詹姆斯则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如此与众不同的特质一直活在自卑中,他渴望和周围的人一样。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弥补自己不善交际的弱点,广交好友。所以莉迪亚就担任了这个平衡家庭里面各种需要的主角。
至于哥哥内斯和妹妹汉娜也有着很多不能说的秘密。在父母面前,他们显得有些多余。所有的爱和温柔的注视,亲吻都是属于莉迪亚的。他们的心里肯定都这样想过。但是没有一个人跑去和父母说希望你能多看看我,注意到我的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至少我知道我是谁,我要什么。至少我不恐惧。”对于局外人杰克,我一直很佩服。我觉得他是整本书里面活得最自由的一个人。或许有人会反击因为他从小缺少管教,不用承载父母的梦想,也就活得肆意。但有些事情生来就是不公平的。
这本书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家庭以及个人道路,而且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糙的,但我不喜欢这本书,因为太过压抑了。最后用书封面上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读后感3
莉迪亚坐在表面光滑的木质码头,脚垂在水面上,身旁的小船轻柔地拍打着水面。四周静悄悄的,凉爽且安静。她不会游泳,一直都不会,因为她的恐惧,她的逃避,至始至终似乎她都离它很远很远……可今晚,她却无所畏俱,心境平静的出奇。她不再害怕别离,不再害怕与同学的相处,不再害怕伤感,不再害怕即不喜欢又难解的物理和化学……她终于感觉不到了压抑和彷徨,直到她慢慢的沉入水底。
阅读着这本书,才发现那种无比郁闷而不能释怀的情绪是多么的熟悉,当你真正陷在其中不能自拔时又是多么的痛苦。然而当你经历苦闷,终于走出低落的幽谷又得经过多么漫长的旅途,才发现寻找到快乐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值得的一件事呀!正当此刻读着这个凄清的故事却有另一番滋味。
爱,有时是一种负担:
还记得那首歌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仿佛身处一个皆然不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痛苦,每个人都无处宣泄。如果爱的不恰当,爱会让人窒息,爱的不适宜,爱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母亲玛丽琳和父亲詹姆斯都是中美混血,无法完全溶入美国人冷落和歧视的国度,于是父亲詹姆斯用尽所有的力量去学等。母亲玛丽琳更是受到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制约,无法施展抱负。
于是就用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和遗憾强加在了女儿莉迪亚的身上,不论女儿喜不喜欢,功课她要求女儿成为第一,人际交往不受障碍,重重的压力让莉迪亚将伪装变成了习惯,最后在死亡中完成了妥协与反抗。而长子内斯用拼命读书考上大学来摆脱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最终如愿上了哈佛。小女儿汉娜一直是被忽略的那一个,她在家中就像一个隐形人,而她最大的愿望只是有人能注意到她……
沟通很重要:
还记得那个故事吗?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沟通真的很重要,比如妈妈很想通过继续学业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莉迪亚不喜欢母亲强制下选择的专业,内斯厌倦了家里时常笼罩的压抑氛围,而小女儿汉娜沉浸在孤零零的世界里,而爸爸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美国人……所有的一切一切的不满意,一切一切的不开心使这个大家庭倍受煎熬,永远感觉不到温暖,甚至失去了寻找快乐和希望的能力。然而他们就是忘记了这个简单沟通,忘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对待问题,忘记了用另一种态度对待生活。
异国他乡也要活出精彩:
以爱之名,行谋杀之实。继续阅读着这本充满抑郁情绪的告白,心情却没有被它感染。这就是一个人强大后的快乐所在,明白了身为异国他乡的悲哀,更可恨的居然还是中国人。而实际上很多的烦恼和不安都来自于自己,方向错了,速度是无法助你到达理想的彼岸。最终使这个家庭由莉迪亚的死换来了所有人的沉默和思索。生活仍然要继续。玛丽琳无法成为医生,詹姆斯从狂乱中恢复了理智重新回归家庭。小女儿汉娜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拥抱,内斯如愿去哈佛读大学。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
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读后感1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