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境营救.doc1 越境营救拍摄于 2011 年的法者艾尔莎在阿富汗被塔利班绑架到巴基斯坦后, 法国特种部队进行越境营救的故事, 最后特种部队以只有两人幸存的惨重代价将艾尔莎救出。这部影片在特种作战方面有不少看点; 另外, 这是一场在没有得到所在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越境营救行动。让我们品评其中的若干意味——武器的选择在人们的印象中, 法国是一个具有很强独立色彩的西方大国, 其军队一度脱离北约军事指挥体系, 武器装备也别具一格, 并且其很少采用他国研制的装备, 如法国放弃了“欧洲战斗机”——“台风”, 自己研制了“阵风”战斗机;坦克也没有采用有“全欧坦克”之称的“豹”2 坦克,而是采用本国的“勒克莱尔”坦克;作为轻武器主体的步枪也是无托结构的 FAMAS 等等。但《特种部队》一片中的法国特种部队在武器选择方面却并非如此。片中特种部队使用的主要是各类轻武器,包括各种型号的 MP5 冲锋枪;步枪主要有 M4A1 卡宾枪、 M727 卡宾枪(属 M4系)、 ARX-160 自动步枪;机枪则是伞兵型“米尼米”轻机枪;狙击步枪包括 PGM 狙击步枪、 FR/F2 狙击步枪; 手枪则包括两种型号的格洛克手枪、西格一绍尔 P226 手枪、 USP 手枪。此外, 片中还出现了 HK416 、 SIG551 和 G36 这3 种自动步枪。在上述各种武器中, 除了 PGM 狙击步枪和 FR/F2 狙击步枪外, 其余均不是法国 2 产品。作为特种部队, 也许是为了在越境营救行动中掩盖身份, 故而选择这么多的“外国货”吧。本片中共出现了至少 3 种型号的 MP5 系列冲锋枪,分别是 MP5SD3 微声冲锋枪、 MP5F 和 MP5K 冲锋枪。影片开始时,法国特种部队在科索沃抓捕“战犯”的那次战斗发生在一个小村庄内, 部队采用预先潜入和机降突击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攻击, 战斗一打响就表现为村落内的近距离交战和室内近战。这种作战环境的特点是作战空间相对狭率( 室内近战则更为狭窄) ,对于武器的体积、射速和精度要求较高,而对于射程则不要求远。 MP5 系列短小精悍,射速也符合近距离作战的要求,因此大量使用这样的武器是非常适合的。在巴基斯坦境内解救女记者艾尔莎时, 特种兵们仍然使用 MP5 系列进行村落内和室内的近距离作战。这次战斗开始时, 特种部队是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个村庄内搜寻并救出艾尔莎。这时,特种兵们除了使用 MP5SD 3 微声冲锋枪外, 基本都是使用加装消声器的手枪。这些微声武器在村内街巷和室内的战斗环境下, 可避免枪声暴露己方作战企图的可能。但就在这时, 特种部队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其在接应的直升机被塔利班击中迫降后不得不徒步撤往阿富汗。此时的作战环境已经从村内和建筑物内变为高原山地——这样的地形缺少植被, 交战双方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可以发现对手,导致交战距离大大增加,因此对武器射程的要求就急剧增大。而 MP5 系列本身就是为近战设计的武器, 其并不适合山地作战。此时, 特种兵们却“变戏法”似地将手中的冲锋枪换成更适合山地作战条件的卡宾枪和自 3 动步枪了——这得益于特种部队携带了 2 种武器:1支 MP5SD3 冲锋枪和 1 支卡宾枪或自动步枪。这种配备方式保证了部队能够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 极大提高了作战灵活性。到了后来的撤退过程中, 特种兵们都是
越境营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