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古诗竞赛试卷
一、填空。(14分)
1、 “千门万户瞳瞳日
2、《乐游原》是(
3、“童孙未解供耕织
4、《古朗月行》是( 二、补充完整的诗句。
1、(
3、(
5、(
三、连线。(10分)
西塞山前白鹭飞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连线题:(40分) 1、把古诗名句与作者连起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王之涣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孟郊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杜甫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李清照
更上一层楼。
钱鹤滩
2、把古诗中相对的句子连起来:
窗含西岭千秋雪, 麦花雪白菜花稀。
留连戏蝶时时舞,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网送青来。
三万里河东入海, 自在娇莺恰恰啼。
梅子金黄杏子肥, 门泊东吴万里船。
3、把诗人与他们生活的朝代连起来:
李白
南宋
陆游
北宋
苏轼
清朝
郑燮
明朝
于谦
唐朝
4、
古人的名字分为“名”和“字”,把下面诗人的名和他们的字连起来:
李
白
子美
杜
甫
板桥
苏
轼
太白
郑
燮
乐天
白居易
东坡
四、解释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15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五、把下面古诗以现代诗的形式表现出来。(15分)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 “而”字作坚决地转
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
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 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 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 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塞上听吹笛王昌龄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
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
到关山处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
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 “洒脱” “伤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古诗竞赛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