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学前教育“小学化”
当教育部要求幼儿园防止 “小学化 ”,不得传授小学阶段知识,不得举办各类兴趣班之后, “早教机构的春天来了 ”:幼儿园不让 “小学化 ”,没人规定早教机构不可以;幼儿园不让办兴趣班, 办兴趣班正好是早教机构欢上课,就让孩子们长时间玩,直到最后产生厌倦,玩不动了,不得不表态 “我不玩了 ”,乖乖去上课为止。网站发布了这位教师的一篇文章来讲述自己的教育成功。
看到这个故事,和几位母亲进行了讨论,大家的一致感觉是:寒心惊心。如果孩子最起码的游戏天性都得不到尊重,何谈早期教育?
但发现,类似体现 “教育无知 ”的故事在早教机构并不少。据了解,绝大部分早教机构都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瓶颈, 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早教机构的老师主要是幼师毕业的学生或者有幼儿园、 小学工作经历的人,大部分不具备任何资质,只是经公司内部培训后上岗。
市场上大部分早教机构只需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即可, 它们在工商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以儿童心理、 发展咨询为名登记注册, 但实际上从事早教业务。 接触到的部分早教机构教师是有职业资格认证的早教指导师、 育婴师,但是这些证书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 教育部门没有参与。 有关人士提出, 拥有这些证书的人,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早教专业人士,还值得追问。
据透露,在国内参加蒙氏课程培训最快的只需半个月就可获发证书, 有的公司新
人内部培训半个月就可以上岗。华南师大教育系袁爱玲教授说, “国外的蒙氏教育培训师要经过 2 到 3 年的学习 ”。由于早教机构未纳入教育部门的管理,作为商业机构,缺乏上级监管,迄今没有人对其师资的从业资质提出要求。
而与此同时,各类早教专家多如过江之鲫, 一个早教机构就可以声称自己的某个员工是早教专家。 一位高校学前教育教授告诉: 某些伪专家集结成群发声, 有的真专家和商业机构相呼应发出 “伪”声,声势之大,让自己这些真正做研究的都 “不想说话 ”了。
毋庸讳言,目前,国内某些品牌已经形成的大型早教机构, 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强大的服务脉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拥有科学的教育方案, 能提供适合孩子天性的教育。 发现,不少大品牌的机构, 走的还是 “小学化 ”的老路。
如果早教机构走不出师资瓶颈, 走不出对教育规律一知半解的局限, 将永远不可能走出为 “小学化 ”推波助澜、为孩子拔苗助长的怪圈。
,育人目标 “高大全 ”
——这样的早期教育有点乱
房子不好卖了, 原来弄房地产的开始进军早教市场; 矿挖得差不多了, 煤老板也希望投资学前教育 大量非教育领域的人进入其中,而且大多以营利为目的,资金游击性强,带来了新的动荡。有早教机构负责人告诉:如此下去,如果缺乏监管,早教市场将更加混乱。
发现,某些早教机构往往存在不少共性:
国际名人随便用、西方名词漫天飞、新潮教育理论随便叫。早教银行论、皮纹测试、捕捉婴幼儿敏感期等西方新词,一度号称是西方经济学家、脑科学家、心理
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加德纳,到蒙台梭利、卡耐基、拿破仑 ·希尔甚至杜撰的虚假大卫博士、罗伯特教授 似是而非的教育观点和理论、似有还无的专家名人,成为早
谨防学前教育“小学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