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案.doc《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1/5
《驿路梨花》教案
欢迎共阅
《驿路梨花》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
理
5/5
《驿路梨花》教案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竹篾:劈成薄片用来编制竹器的竹条。
麂子:一种小形的鹿,善跳跃。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屋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8)写“我们”深山行,在梨树林中发现小茅屋。
第二部分(9-12)小茅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自主探究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然后想想,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
照看过程来叙述,下面的材料应该怎样安排。
出现顺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目的时间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5/5
《驿路梨花》教案
欢迎共阅
1
2
3
4
5
(2)作者按照“我”和老余的见闻来安排故事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用“我”和老余的见闻、行动来组织材料,把十几年的事浓缩为一晚一晨,整个文章悬念迭出,平中见奇,层层深入,扣人心弦。而如果按照建造小茅
屋的建造和照料的过程来叙述,时间跨度十几年,就容易造成庞杂拖沓,失去了故事应有的魅力。可见作者在安排故事上的高妙。
(3)文章中出现了多次的悬念和误会,并简要分析
第一次悬念:第8段“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一次误会:第14段“主人回来了!”“我们”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原
来他是送粮食来的。
第二次悬念:第17段“主人家是谁?”“我们”从老人那里得知,小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第二次误会:第29段“她一定是梨花。”误会被哈尼小姑娘解除了。
第三次悬念:第32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屋呢?
最后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点题结束全篇。
贯穿全文的悬念是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四、研读课文
?作用分别是什么?同梨花姑娘有什么关系?文章结
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的作用?联系全文,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
有何用意?
第一处:第4、6段(实写)。作用:表现作者欣喜的心情,令人充满希望。
第二处:第27段(虚写)。“香气四溢”,从嗅觉角度渲染梨花美,以梨
花衬托人物心情。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6/5
《驿路梨花》教案
欢迎共阅
第三处:第37节(实写)。深化中心。“梨花”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
“处处开”喻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边疆洁白盛开的梨花,也是哈尼族姑娘梨花,这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梨花的自然美衬托人物的心灵美。“驿路梨花”的标题是一语双关。表
《驿路梨花》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