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内较有代表性
的碑刻、“顾成墓”、老青山普德寺遗址、朱元正墓、明代朱凤堦母子媳合葬墓、明代朱凤起母子媳合葬墓和朱氏祠堂等几个方面开展全面的调查。现将我们小组在这次田野实习调查工作中的收获分先后依次总结如下。
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由小组成员四人共同负责,分为六个环节进行。在调查过程中一是对九溪村内相关碑文内容进行择抄,二是对碑刻进行数据测量;三是对相关碑刻进行拍照;四是走访村民收集与碑刻相关的资料;五是制作拓片,最终,由刘天津同学负责撰稿。
从访得的碑刻资料中就能也许的反映出九溪村的社会历史变迁状况。首先,从部分碑刻内容上可以获得十姓军户与九溪村建立的相关信息。比如,九溪村的 历史始于大堡的建立,而大堡又是由“十姓军户”建立起来的。再比如,重修寺庙的部分碑刻可以反映出九溪村在遭遇咸同之乱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复原与发展。其次,九溪村内各大小寺庙中的功德碑也反映出村庙在九溪民众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凝合全村力气,共同建设和开发九溪。总之,从九溪保留的古今碑刻中,我们能了解到九溪村也许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这些碑刻虽仅是记录了九溪600年历史中的几个片段,但它们也是了解九溪前世今生的一个窗口,是九溪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
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由小组成员四人共同负责,分为七个环节进行。在调查过程中一是收集残碑,二是择抄碑文内容;三是对全部残碑和遗址进行拍照;四是对遗址进行数据测量;五是制作拓片;六是走访村民了解相关信息。最终,由付海龙同学负责撰稿。
在老青山,我们共发觉十块残碑。碑文内容都有残缺,但能从部分碑文内容看出老青山上的三座和尚墓年头跨度主要是从清代嘉庆年间到民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立癸巳年甲子月庚寅日”。通过查方诗铭编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和现今出版的《万年历》,得知“癸巳年甲子月庚寅日”为1893年12月19日,即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因此,断定碑刻立的时间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一月十二日。另外,还有一块碑文记有“大清嘉庆二十一年”。 通过查方诗铭编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推知立碑时间为1816
- 2
过程中一是对九溪朱姓古墓碑刻内容进行择抄,二是对朱姓古墓、相关碑刻和祠堂进行数据测量;三是对朱氏祠堂、朱姓古墓及碑刻进行拍照;四是走访村民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最终,由李兴勇同学负责撰稿。
结合朱元正墓碑碑文和村志,可以探讨出朱元正与当地朱姓之间的关系,同时碑文也可作为探讨当地朱姓原籍的史料依据。比如,碑文记有“始祖考朱公讳元正之坟墓”和《九溪村志》中“朱姓,原籍安徽凤阳,始祖朱元正,洪武十四年奉命征南入黔”,结合两者,可证明朱元正是当地朱姓的始祖,并且属于明朝“征南”而来的军户。再比如,碑文提到“徽郡”和“沛国郡”这两条重要的信息,由此可作为探讨当地朱姓原籍的史料依据。
部分碑文提到了朱姓后裔的名字,证明朱姓的确是明朝的屯军后裔,朱姓是开创九溪的首姓,缔造了九溪今日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朱姓在遭遇咸同之乱后,渐渐发展起来。比如,在大堡汪公庙中保存有两块清光绪年间的石碑,其中有一块功德碑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石碑虽有残缺,但仍可以在名单中第三排找到当时的朱姓户主朱学伦。另外一
小组实习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