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任新民:航天传奇任新民.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任新民:航天传奇任新民
作者:


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
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从年后,任新民被任命为“东风二号”导弹总设计师,力求在仿制导弹的基础上能够达到更远射程。
作为导弹的心脏,发动机直接影响到导弹射程。“东风2号”发动机的改型率超过60%,技术难度极大。
1962年1月,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随后“东风2号”首次试飞,但飞行69秒后坠落在距离发射地点300米外的戈壁滩上。
作为总设计师,任新民在当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进一步改进,第二次进行的飞行试验最终取得成功。
此后,任新民相继参加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以及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试验工作。

“总总师”与“倔老头”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通信卫星工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1974年3月31日,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得到中央批复,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代号为“331”的通信卫星工程大幕。
众所周知,航天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通信卫星工程则由通信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应用通信等五大系统组成。
“每一个系统都有总设计师或总指挥,而我当时是那些总指挥的‘统帅’。”由此,任新民被大家称为“总总师”。
领衔如此庞大的工程,任新民说他当年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很多时候会大于技术方面的压力。
“光环是属于大家的,而失败的原因一定是‘总总师’没有做好工作。”任新民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用心让团队和谐相处。“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几乎每天都和同事们待在一起,工厂里的工人都喊他“倔老头”。
回首“331”工程,任新民最难忘的当属氢氧发动机的研制。
“长征3号”运载火箭为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射曾立下汗马功劳,辉煌背后,则有一段关于“长征3号”运载火箭第3级,究竟该采用常规发动机还是氢氧发动机的激烈争论。
“氢氧发动机在当时是一项新技术,只有一两个国家采用过,风险比较大。”深知困难重重,任新民还是坚持要采用氢氧发动机,甚至立下了军令状。
任新民认真对比了二者的每一项性能,他知道科学需要创新,但“也绝对不可以盲目地冒险,因为搞科研是高成本的活动”。
然而探索之路毕竟充满曲折坎坷。1978年,氢氧发动机首次试验,由于违章操作导致10人受伤。这次失败,导致上报给原国防科工委审批的机要稿中,常规发动机成为第一方案,氢氧发动机次之。
听到消息,任新民连夜从日本回国,再次力主将氢氧发动机列为第一方案。
“氢氧发动机是当时的先进技术,研制成功后将极大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任新民一直觉得,如果当年没有坚持把它做出来,恐怕此后都很难实现,“因为外国人有了,就会让我们直接买他们的技术”。
任新民没有想到,挫折还会再次降临。1984年1月29日,携带“东方红2号”的“长征3号”火箭只把卫星送到远地点6480公里的小椭圆轨道上,未达同步轨道。既定目标没有完成,问题就出在氢氧发动机

任新民:航天传奇任新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刘禅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3-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