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页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育的须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冲突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干脆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日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验任老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须要有所靠拢但始终未能洗心革面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别须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确定的教学形式、。
其次在课时方面,假如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赐予了时间上的保证。由于当时学院正处于由中专改制成高校的初期舞蹈史论专业的舞蹈技术课课时量和课程设置基本处于中专状态并起先逐步向高校状态靠拢那时的特点是课时总量多、相对于现在来讲舞蹈技术课比例大而理论课比例较小。以85年课表为例:中国古典舞课课时最多时曾达到432节(4节*18周*6个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360节【(4节*18周*4个学期)+(2节*18周*2个学期)】在这样多课时量的状况下,学生们的确从这些课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虽然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与中国古典舞系表演专业相比较为有限但在好的班级中,学生们所驾驭的教材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望见地道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这些对于他们充溢所学的舞蹈理论学问增加对舞蹈的感性相识甚至对拓宽就业门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以来依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为了使舞蹈学人才培育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的学问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学系在此后几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使之进一步脱离中专状态而更加符合高校本科和舞蹈学专业的教学规律。这一过程表现为课时总量渐渐削减,理论课的比例渐渐上升,技术课的比例渐渐下降,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的课时都不断地被缩减,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其课时目前减到,44节(4节*18周*2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180节【(6节*18周)+(4节*18周)】与85年相比中国古典舞课课时削减72/3(288节)芭蕾舞课课时削减了1/2(180节)。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确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一般中学志向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事实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缘由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需从较低的起点起先。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 考试 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用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凹凸极不整齐的状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削减,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缘由,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
论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