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反思
袁秋仁
《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为了激发兴趣,直观了解和体验浙江之潮的雄伟盛况,用一组优美的图片作为激趣导入,效果不错。然而,学生兴奋过头,各种废话接踵而来:老师,水里有鱼吗?......黄小亮《观潮》教学反思
袁秋仁
《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为了激发兴趣,直观了解和体验浙江之潮的雄伟盛况,用一组优美的图片作为激趣导入,效果不错。然而,学生兴奋过头,各种废话接踵而来:老师,水里有鱼吗?......黄小亮就懂得吃......我去过海边,见到许多咸鱼......哎呀,这帮半大不小的家伙,真是气人。我狠瞪了几眼,不答腔,话题直接转入正题。
紧接着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划、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从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来这节课先设计朗读环节的,但是一开讲就出现纷扰,所以我随即把整体感知思考讨论这个环节调到了前面,把朗读放到后边,目的是为了刚上课要创造安静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而到课堂末尾时,学生稍有疲倦,用朗读来激发热情,使学生兴奋起来,防止学生困倦,觉得效果蛮好。
《观潮》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