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同伴圈子的相似性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同伴圈子的相似性研究
作者:

摘 要: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青少年与家庭的联系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与同伴的交往,同伴在青少年时候对其人格和个性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影中,是社会化还是选择过程对于圈子的形成起主要作用。通常有些研究学者把社会化作为影响圈子相似性的主要因素。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在相似性的过程中,社会化过程所起的作用被高估了,而选择过程的作用则被低估了。之所以说社会化过程的作用被高估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横向研究通常是混淆了社会化过程和选择过程;即,在一个时间点上来考核同伴之间的相似性,并不能确定相似性存在于朋友关系刚开始形成的阶段还是基于朋友关系形成而形成的相似性。
其实许多纵向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化过程和选择过程对形成最终的相似性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真实的过程可能是彼此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使得某些个体相互吸引,从而形成某种群体,而群體之间随后的相互作用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相似性。有研究发现高学业成就儿童往往倾向于选择与其他高学业成就的同伴在一起互动,形成高学业成就的圈子,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同伴社会化过程,该圈子成员的学业成就和动机又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此相反,低学业成就者会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低成就同伴在一道,一段时间之后,经过同伴社会化过程,他们的成就动机逐渐减弱。其他高学业成就的同伴在一起互动,形成高学业成就的圈子,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同伴社会化过程,该圈子成员的学业成就和动机又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此相反,低学业成就者会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低成就同伴在一道,一段时间之后,经过同伴社会化过程,他们的成就动机逐渐减弱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群体成员之间表现出来的相似性都包含着社会化和选择两种效应的影响。 (四)兩种过程的区分
在研究同伴圈子相似性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者想更进一步更详细的分析在两种过程在相似性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有多大,通过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在圈子的相似性中,社会化过程和选择过程同时存在,要把这两者各自起的作用分开来,我们可以采用短期的跟踪研究设计以及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可以区分这两种过程。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初始同伴群体和成员的特点(即,时间1)预测儿童发展变化情况(即,时间1-时间2)以此来了解同伴圈子的社会化变化过程。因为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中,同伴社会化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自我选择的影响来显现出来。如果自我选择控制之后,同伴社会化的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那么只能说明存在自我选择,但是同伴社会化影响不明显;反之,如果自我选择控制之后,同伴社会化的效应在统计上显著,那么说明同伴社会化过程凸显出来了。
三、意义
同伴圈子相似性研究对于理解同伴交往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相似性假设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但是在之前的研究中对形成相似的过程却缺乏清晰的梳理,本研究在此局限上,尽我所能,对相似性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略为详尽的分析,希望对于进一步研究相似性的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陈斌斌李丹陈欣银等作为社会和文化情境的同伴圈子对于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心理学报2011.
[2] David B. Estell, Thomas W. Farmer Social relations and ac

同伴圈子的相似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探春文档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