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第1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慢性呼吸衰竭病因
支气管-肺疾患
慢性组塞性肺疾病
重症肺结核
肺间质纤维化
尘肺
中枢神经及其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多发性神经炎
胸廓病变如胸部手术,外
保证呼吸道通畅
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功能乱
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
为基础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第14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通畅呼吸道(1)
清除口腔和气道的分泌物和胃反流物 痰多粘稠者:
鼓励咳痰,翻身拍背
痰管吸引,雾化吸入
祛痰药
严重排痰困难者,通过支气管镜吸痰
第15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通畅呼吸道(2)
合并支气管痉挛者,如支气管哮喘,COPD
雾化吸入B2受体激动剂
雾化吸入B2受体激动剂,
扩张支气管,稀释痰液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第16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氧疗
增加吸入氧浓度,提高PaO2,增加可利用氧
降低呼吸功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
II型呼吸衰竭氧疗:
低浓度(《35%)持续吸氧
吸氧方式:鼻导管,面罩吸氧
第17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氧疗
I型呼吸衰竭氧疗:
病变为氧合功能障碍,通气量足够,高浓度氧不引起CO潴留
高浓度吸氧: PaO2>60mmHg 氧饱和度>90%
V/Q比例失调和动静脉分流增加性缺氧,较难提高PaO2
动静脉分流> 30%,高浓度氧亦难纠正缺氧
第18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呼吸兴奋剂:
刺激呼吸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频率潮气量,改善通气
使用简单,经济,有一定疗效
掌握好适应症:
中枢抑制性为主的低通气有效
COPD性呼衰,支气管-肺病变,中枢反应性低下或隔肌疲劳,呼吸兴奋剂并不能增加通气量,应加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茶碱
换气功能障碍(I型呼吸衰竭),如肺水肿,IPF,肺炎,不宜使用
第19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机械通气-目的
维持合适的通气量
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减轻呼吸做功
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
第20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机械通气-应用指征
是否需机械通气:
病人基础肺病变
肺功能状况
诱因是否可逆
当时的症状、体征、动脉血气情况
具体的PaCO2、PaO2或PH值可作为依据。
动态观察病情
第21页,此课件共42页哦
非侵入性通气治疗
与病人的连接 鼻罩或面罩
通气方式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容量辅助通气
最初治疗目标 呼吸困难缓解、
呼吸肌所承受的负荷消除
呼吸参数 正压:5~20cmH2O VT>7ml/kg,RR<25次/分,
FiO2能使SaO2>90%
第22页,此课件共42页哦
非侵入性通气治疗-主要缺点
病人不能耐受
面罩密封不严
病人有大量分泌物时很难成功
吸痰的危险
皮肤坏死
第23页,此课件共42页哦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指征
呼吸暂停或严重呼吸紊乱
意识改变、严重的焦急不安
分泌物过多,不能有效咳嗽或吸痰有危险
严重进行性呼吸性酸中毒
血液动力学紊乱或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低氧血症或CO2潴留,危及生命 (PaO2《45mmHg,PaCO2》70mmHg)
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者
NIV治疗后病情无改善
第24页,此课件共42页哦
侵入性通气治疗
与病人的连接 经喉插管
通气方式 辅助控制通气
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最初治疗目标 气体交换得到改善, 呼吸肌得到休息
呼吸参数 VT:5~10ml/kg ,RR:12~16次/分,
I:E1~2/1~3,
高吸气流速(>60L/min) FiO2 能使SaO2>90%
第25页,此课件共42页哦
侵入性通气治疗
呼吸参数 最小的内源性PEEP,
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