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电气主接线(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cheme)按牵引变电所和铁路变、配电所〔或发电所〕接受〔输送〕电能和分溜配电能的要求,表征其主要电气设备相互之间连接关系的总电路。通常以单线图表示。电 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决定电气主接线的主要因素。变电所是枢纽变电所、地区变电所、终端变电所、企业变电所还是分支变电所,由于它们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对其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也不同。
〔2〕考虑近期和远期的开展规模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应根据5-10年电力开展规划进行。根据负荷的大小、分布、增长速度,根据地区网络情况和潮流分布,分析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电气主接线的形式以及连接电源数和出线回数。
〔3〕考虑负荷的重要性分级和出线回数多少对电气主接线的影响
对一级负荷,必须有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且当一个电源失去后,应保证全部一级负荷不间断供电;对二级负荷,一般要有两个电源供电,且当一个电源失去后,应保证大局部二级负荷供电;三级负荷一般只需要一个电源供电。
〔4〕考虑主变台数对电气主接线的影响
变电所主变的台数对电气主接线的选择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传输容量不同,对主接线的可靠性、灵活性的要求也不同。
〔5〕考虑备用容量的有无和大小对电气主接线的影响
发、送、变的备用容量是为了保证可靠的供电,适应负荷突增、设备检修、故障停运情况下的应急要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要根据备用容量的有无有所不同。例如,当断路器或母线检修时,是否允许线路、变压器停运;当线路故障时允许切除线路、变压器的数量等,都直接影响着电气主接线的形式。
〔二〕高压配电装置的选用
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应该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变电所的规划容量、负荷性质、线路、变压器连接元件总数、设备特点等条件确定,并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检修操作方便、节约投资、便于过渡和扩展等要求。
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主接线能可靠的工作,以保证对用户不间断供电。评价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的标志是:
① 断路器检修时,不宜影响对系统的供电;
② 线路或母线发生故障时应尽量减少线路的停运回路数和主变的停运台数,尽量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③ 尽量防止变电站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2〕运行检修的灵活性
主接线应满足在调度、检修的灵活性。
① 调度运行中应可以灵活的投入和切除变压器和线路,满足系统在事故、检修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系统调度运行要求,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班;
② 检修时,可以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和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平安检修,而不致影响电力网的运行相对用户的供电。
〔3〕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能适应一定时期内没有预计到的负荷水平的变化,满足供电需求。扩建时,可以适应从初期接线过渡到最终接线。在影响连续供电或停电时间最短的情况下,投入变压器或线路而不互相干扰,并且使一次、二次局部的改建工作量最少。
〔4〕经济性
主接线在满足可靠性、灵活性要求分析,并且进行的前提下,要求做到经济合理:
① 投资省。即变电站的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其他费用应节省,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其投资具有明显的不同;
② 占地面积小。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装置创造条件,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配电装置占地面积有很大的区别;
③ 能量损失小。
〔5〕简化主接线
配网自动化、变电站无人化是现代电网开展的必然趋势,简化电气主接线将为这一技术的全面实施创造更为有力的条件。
〔6〕设计标准化
同类型变电站采用相同类型的电气主接线,实现电气主接线的标准化、标准化,将有利于系统运行管理和设备检修。
〔三〕相关电气设备以及连接
变电站高压电气主接线应该包括的电气设备包括:主变压器、变压器高压引出线、母线、隔离开关、断路器、跨条、继电保护装置、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等。
在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分析中,主要考虑终端变电站和中间变电站这两种功能的变电站。
终端变电站又称受端变电站,这类变电站接近负荷中心,110kv进线一般为两路进线,通过两台主变将电能分配给低压用户;在确保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变电站主接线设计应有利于标准化、简单化、自动化及无人化,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变电站主接线方式应根据负荷性质,电气设备特点及上级电网强弱等因素确定。一般终端变电站高压侧主接线形式常选用:〔1〕线路一变压器组接线;(2)外桥接线;〔3〕内桥接线,中间变电站具有交换系统功率〔110kv母线上有穿越功率〕和降压分配功率〔110kv通过主变将电能分配给低压用户〕的双重功能,它是中心变电所和终端变电所之间的中间环节。这类变电站主接线方式既不能像终端变电
电气主接线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