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共计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 4.古诗两首》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的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诗中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注意“应怜”、“屐齿”、“柴扉”的读音。
(2)齐读古诗
(3)指名说诗意,质疑,相机引导。
值:逢,遇到
应怜:应该爱惜
印:踏坏
苍苔:绿色的苔藓
小扣:轻轻地、缓缓地敲
柴扉:柴门
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外来了。
三、品读全诗
师述:诗的意思同学们已经大体掌握了,可是仅仅讲出诗的意思太单调,同学们能不能联络生活实际,想象春天的风光,再结合挂图上画的内容,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我来到户外欣赏春色,看到 。我心想 。
2.指名读,评议,正音.
3. 齐读
4.再读,考虑。
指名答复。
指名补充.
尝试齐读.
三、品读全诗
1、按照出示的提示,练习说故事。描绘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快乐-—--扫兴—-——意外惊喜的情绪变化;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当我来到朋友家的园子前时,我小心的走到柴门前, , ,正准备分开时,却发现 .(尽量描绘出春天的风光,体会作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指名说故事,集体评议
3、本诗的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好在给予人们一种启示,同学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
一切美妙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活力的新颖事物,必然按照客观规律开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
4、怎样用朗读来表达诗情呢?
“应怜”、“印”、“小扣”表现喜欢春天;“久不开”
表现绝望心情;“满园”、“关不住”、“出墙来"表现快慰的心情
5、指名汇报读,集体评议
四、积累内化
同学们可以用看图,边做动作,边记忆的方法来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古诗,可以背给大家听听吗?
2、说诗句给予自己的启示
3、练习朗读古诗: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
四、积累内化
个别背、小组背、齐背
五、拓展延伸
1、背诵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六、指导书写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完成书后练习4—(1)
完成习字帖相应部分
教
后
记
第二课时
课题
《 4、古诗两首》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的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诗中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络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妙感情。
重点
难
4.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