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沙棘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绍了沙棘干缩病、猝倒病、沙棘巢蛾、沙棘蝇、舞毒蛾等大果沙棘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染病。沙棘干缩病有很强的连续性和传染性,一旦发现大果沙棘病株时要立即进行处理,并对病株进行焚烧、深埋,同时对病枝及时修剪。在实际防控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土壤中施加石灰、钾肥和微量元素等方式,防止病原菌的侵染和破坏。
猝倒病
发生特点。感染猝倒病的大果沙棘幼苗破土后,会在2片真叶时,根茎部位生成褐色长形病斑。这种病斑会随着树枝以向上或向下的趋势逐渐蔓延,最后造成大果沙棘苗木倒伏,继而导致死亡。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播种时间有差异,猝倒病的染病时间和染病高峰期也有着明显区别,主要以大果沙棘幼苗破土1个月左右为界限产生发病高峰期。随着降雨量加大、降雨次数增多、空气相对湿度升高,猝倒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在大果沙棘幼苗出土后3个月左右,猝倒病传染性和危险系数逐渐降低[4]。
防治措施。猝倒病的主要防治时期是大果沙棘播种前。大果沙棘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在未有效及时根治的前提下,大果沙棘苗木会出现死亡。在大果沙棘播种前,要采取物理手段或化学手段对土壤和树种进行大面积消毒处理,从源头上杀灭病菌。通常情况下,选用五路硝基苯和敌克松以3∶1的比例进行调配,或在细干土中混入2%左右的黑帆粉,将其混合为药土播撒在大果沙棘苗木土壤中,可以有效预防猝倒病。
一旦大果沙棘幼苗出现发病症状,要立即将药土或药液喷洒在大果沙棘苗木的根茎部位。如果大果沙棘的栽培土壤较干燥,可以选择高锰酸钾1 000倍液在大果沙棘苗根茎部进行喷洒处理,%甲基托布津药剂喷洒在苗茎基部,%多菌灵药剂再次进行处理。
2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沙棘巢蛾
发生特点。沙棘巢蛾幼虫通常会在大果沙棘芽苞即将开放的过程中钻入花巢,进而在花巢内爬到树叶顶部开始缠丝筑巢,从而为害大果沙棘生长。沙棘巢蛾的侵入会造成大果沙棘顶梢出现干缩现象,进而影响枝梢的生长发育状态。沙棘巢蛾侵袭严重时,还会导致大果沙棘植株整株出现干缩甚至干枯死亡现象。沙棘巢蛾幼虫一般会在大果沙棘苗木根茎附近的土壤表皮进行危害,幼虫在此位置作茧化蛹,待7月末至8月初羽化蜕皮,到8月底至9月上旬会在大果沙棘枝干或者枝干下方的树皮内产卵。
防治措施。针对沙棘巢蛾的特性,应在大果沙棘芽苞开放初期严格开展监管工作,从源头上有效防治沙棘巢虫的危害。与此同时,应及时使用敌百虫600倍液喷雾防治。如果沙棘巢虫破坏严重,可选择抗蚜威1 000倍液对大果沙棘实行喷洒处理,也可将氧化乐果原液加5倍水调配,对大果沙棘开展涂干工作。
沙棘蝇
发生特点。沙棘蝇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为害大果沙棘果实,是栽培林内危险性最高的害虫,会导致果实产量严重减少。沙棘蝇是我国的检疫害虫之一。沙棘蝇通常1年产出1代幼虫,以蛹在土壤表层越冬,待到隔年6—8月羽化。沙棘蝇幼虫通常在大果沙棘果皮上进行为期1周的产卵活动,等到幼虫孵化后
大果沙棘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