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爆料 一幅对联 摈(bìng)弃 针砭(biān)时弊
B.重迭 别出新裁 掂(居,少为户数 ⑥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9.以下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归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10.把文言文材料中加横线句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⑴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3分)
⑵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3分)
⑶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4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11分)
再过金陵①唐(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皇帝办公、居住的场所。
⑴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12.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篇》)
⑵子曰:“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 (《子罕篇》)
曾子曰:“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泰伯篇》)
⑶子曰:“______________,鲜矣仁。” (《阳货篇》)
子曰:“______________,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
⑷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⑸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六.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22题。(18分)
灯下草虫鸣(潘纤云)
①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渐渐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②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剧烈,急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绘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清楚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④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慨,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习习的凉风,,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假设大提琴,有的假设竖琴,有的假设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庄严的听众。那晚我着迷
平潮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复习A卷201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