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心得
上传: 叶青 更新时间:2021—5-17 10:54:5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开展,由于教育投入缺乏、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和老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心得
上传: 叶青 更新时间:2021—5-17 10:54:5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开展,由于教育投入缺乏、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和老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选择几个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展透视:
[现象1]当教学进展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老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展不下去时),老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答复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那么利用这个时机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的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老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展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老师对教学的设计(以老师为中心)。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现象2]老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议论和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老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展,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老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疑心,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
[现象3]学生虽然进展了合作交流,但由于老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为了表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参谋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现象4]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考虑才能较差,在新知识的讨论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和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根底较好,反响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完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现象5]有些老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展合作学习时,有的老师那么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老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老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老师开场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完毕。这样的课堂,老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老师都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本质——通过合作学习,进步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进步合作实效的策略呢?笔者以为老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不断理论、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老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在合作学习中,老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