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陈 67 ,黄 112 ,郑 168 ) 一、人格结构(一) 、意识(二) 、个人潜意识(三) 、集体潜意识 1 、人格面具(或人物)( persona ) 2 、阿尼玛(或阴性基质)( anima ) 3 、阿尼姆斯(或阳性基质)( animus ) 4 、阴影(或阴暗自我)( shadow ) 5 、自身( self ) 二、人格动力(一)心理能(二) 、心理能的分布和移动(三)心理能的运行与转换三、人格类型(心理类型) (一) 、两种态度(二) 、四种机能(三) 、八种人格类型四、人格发展(一) 、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二) 、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 35 岁或 40 岁) (三) 、中年时期(从 35或 40 岁到退休) (四) 、老年时期(从退休到死亡) 五、荣格理论评价荣格( Carl Gustav Jung , 1875 ~ 1961 )是瑞士精神分析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 2 出生于瑞士的开斯威尔的一个宗教家庭。宗教信仰是荣格早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他于 1900 年获巴赛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接着到苏黎士大学精神病诊所任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一书出版后, 他开始在实践中运用弗洛伊德的观点, 并将应用效果写成《早发性痴呆心理学》( 1907 ) 一书。 1906 年荣格与弗洛伊德有了通讯联系, 次年他俩在维也纳首次会面, 倾谈足足持续了 13 个小时之久, 很快成为挚友。 1909 年荣格陪同弗洛伊德访问美国克拉克大学,在此期间两人都发表了演讲。 1911 年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全力支持下出任。但是, 荣格对精神分析、潜意识和力必多的理解与弗洛伊德是不同的。在荣格出版了《潜意识心理学》( 1912 ) 之后, 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191 4 年荣格辞去并退出该协会, 两人关系决裂。此后, 荣格不再支持精神分析论, 转而大力倡导分析心理学。他在去世那年出版的一本自传《回忆·梦· 反思》中的第一句话,“我的一生就是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 Jung , 1961 ), 道出了他的心理学特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许多基本论点上, 大体上还沿袭了经典精神分析论, 同时也有不少修正和发展。一、人格结构在荣格心理学中,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精神( 或心灵)( psyche )。精神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到的或是潜意识的。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 使之与环境相适应。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他在一生中应该做的是, 在这种固有的完整人格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多样化、连贯性和和谐性, 警惕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的、相互冲突的系统。分裂的人格是一种病态人格。精神由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所组成。在荣格看来, 人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这一结构不仅由无数要素所组成, 而且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错综复杂的。同时这个结构还受到外部环境和来自身体内部的不断刺激。对于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有人用图示的方式作了生动的描述。(郑学, 169 )3 (黄希庭, 113 ) 这幅《曼荼罗与自性体验》的图画是基于荣格的一位患者克里斯蒂安娜· 摩根,在荣格的帮助下运用意想和灵感绘制的心理完整性的原型。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靠积极想像技术, 4 荣格完成了他的原型心理学研究。(一) 、意识对荣格而言, 意识是人心中惟一能够被个人直接知晓的部分。它在生命过程中出现较早, 很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自觉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过程,产生出了一种新要素, 荣格将其称为自我。自我( ego ) 就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自我是意识的中心。尽管自我在整个心理中只占一小部分, 但它作为意识的门卫却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某种观念、情感、记忆和知觉, 如果不被自我所承认, 就永远也不会进入意识。它像过滤器那样,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正是由于自我的这种重要功能, 才保证了人格的同—性和持续性。对自我的理解上,荣格与弗洛伊德的观点颇为相似。(二) 、个人潜意识个人潜意识( personal unconscious ) 是由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 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所构成。荣格的个人潜意识概念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概念相似。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对个人来说是极易获得的,它与自我是相互作用的。在个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对个人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荣格称之为情结( complex ),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当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时, 意思是指他执意沉溺于某种东西而不能自拔,像是上了“瘾”。情结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恋母情结的人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与母亲这个概念有关的活动中。有
03第三章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