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
2021/4/14 星期三
1
常见致病菌
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幽门螺杆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结合分枝杆菌
2021/4/14 星期三
2
炭疽芽孢杆菌- bacillu而引起的纯粹的细菌毒素食物中毒。
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
一般为6至36小时,最长60小时。
主要症状有:视力减弱、全身无力、伸舌和张口困难、抬头费力、瞳孔散大、呼吸麻痹等。
2021/4/14 星期三
24
肉毒梭菌孢子能耐高热,100℃处理十数小时亦不死亡,毒素须在100℃处理十多分钟才能破坏。
2021/4/14 星期三
25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
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2021/4/14 星期三
26
细长
周生鞭毛
芽孢
2021/4/14 星期三
27
厌氧菌。
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
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均易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
2021/4/14 星期三
28
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
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
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
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
2021/4/14 星期三
29
破伤风多见于战伤。
平时创伤感染、分娩时断脐不洁、手术器械灭菌不严。
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
2021/4/14 星期三
30
破伤风潜伏期不定。
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不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局部肌肉抽搐,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患者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发生强直收缩,身体呈角弓反张,面部紫钳、呼吸困难,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约50%,新生儿和老年人尤高。
2021/4/14 星期三
3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 肠溃疡。
2021/4/14 星期三
32
2021/4/14 星期三
33
2021/4/14 星期三
34
幽门螺旋杆菌具抗酸性,不怕胃酸腐蚀,是一种寄生在消化道的细菌。
唾液或飞沫传染。
抗生素加上胃药一起治疗,通常只需7-10天就可痊愈。
2021/4/14 星期三
35
Barry J. Marshall 和 Robin Warren
2021/4/14 星期三
36
李斯特菌
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2021/4/14 星期三
37
李斯特菌共有七个菌株:
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2、绵羊李斯特菌 ()3、英诺克李斯特菌 ()
2021/4/14 星期三
38
4、威尔斯李斯特菌 ()5、西尔李斯特菌 ()6、格氏李斯特菌 ()7、默氏李斯特菌 ()
2021/4/14 星期三
3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
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等。
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2021/4/14 星期三
40
生存特点
分布广: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
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 )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适应范围大: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带菌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制品;肉类(特别是牛肉);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凌等。
2021/4/14 星期三
41
单增李斯特菌
2021/4/14 星期三
42
2021/4/14 星期三
43
传播途径
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
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2021/4/14 星期三
44
毒力机理
细菌性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
溶血素,为毒力因子。
2021/4/14 星期三
45
临床表现
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
常见致病菌与益生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