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磨课案例.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梯形的面积
执教:陈小女 茶陵县下东中心小学
指导:周丽芳 茶陵县下东中心小学
案例撰写:陈小女 茶陵县下东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梯形的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响,并板书:
S=(a+b)×h÷2
=(36+120) × 135 ÷
2
=21060 ÷2
=10530(平方米)

三、稳固应用
1填空
(1)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8米,高是3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
(2)一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是24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 ).
2、教科书89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应用公式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这堂课你表现得如何?
五、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
1、一块梯形的土地,上底是15米,下底是25米,高是1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块梯形的玻璃,,,高是4米,假设每平方米玻璃是40元,买这块玻璃需要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磨课过程及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上课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会发现汽车的车窗是梯形的,并提出如何解决车窗面积的问题,使学生自发产生探究梯形面积计算的兴趣
2、展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络。
设计应用探究出来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的面积来实现,使学生懂得数学和生活有着严密的联络。




1、在语言组织方面,我还有欠缺.
教学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数学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有时候,我还比较啰嗦,语言不够精炼。
2、给予孩子展示的空间不够,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特别是生生之间的评价不够,欠缺鼓励作用。
由于时间紧,活动时间长,学生练习题做得少。




1、上课时语言力求做到精炼、准确。
2、让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学生的表现欲极强,应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并且给予适当的褒扬.、
3、应该多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展练习.





1、适度评价。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鼓励学生学习,改进老师的教学。而心理学研究说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往往能推动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




……永无休止。但过多的外在赞扬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全课总结时安排了一次个性的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最好啊?你自己的表现呢?" 只有进展正确、适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2、表达了练习的层次性。
第一次上完课后,我只要学生做了教材中“做一做”的题目,可事后才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在第二次上课时,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几个题目,觉察同学们的积极性较高。





1、小组合作的成效性不高。
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总有个别学生自己玩自己的,不愿和别人合作交流,可能是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合作的欲望未被调动起来。
2、老师的话语过多。
这节课我感觉自己讲得还是太多,我虽然有问题问学生,但给学生停顿考虑的时间不够,还没到瓜熟蒂落的时候 ,我就急于自己去补充去讲完好,梯形的面积公式主要还是我的讲来告诉学生。




1、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时,老师还是应该进展更多地巡视,更多地参和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学生思维停滞时适时地加以点拨,鼓励所以学生参和探究,充分表达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
2、力求做到少讲多练,多让学生讲。

磨课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nrdwb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22-03-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