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辟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深层阅读——文本探究
(一)品端午风俗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总分关系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独特的风俗
2、为什么要写端午节的风俗?
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
(二)品端午鸭蛋
1、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
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
2、请以“好一个 的高邮鸭蛋! ”为句式说一段话来感受一下作者的赞美与自豪之情
①名声远播 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②与众不同 居然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③令人惊喜 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④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
⑤质细而油多 居然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 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
⑦色彩鲜艳 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3、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还否定北京的鸭蛋?
引用袁枚的《腌蛋》,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否定北京鸭蛋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由衷的喜爱之情。
4、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可以去掉,因为与中心相距甚远;
不必去掉,因为这是汪曾祺散文自由闲适的特色。
5、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高邮咸鸭蛋出名,是家乡的特产,挂“鸭蛋络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
小小的咸鸭蛋,寄寓了作者对儿时生活、趣事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文中半是家乡水
语文积累——我国一些地方的端午风俗
江苏: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各家皆以清水一盆,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浙江: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以雄黄、丹砂混于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花冠文身,鸣金逐疫;端午竞渡,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
端午的鸭蛋——生活情趣,人生意味
端午的鸭蛋
第二课时
深层阅读——语言赏析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A“平淡而有味”:
①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
17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