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surge chamber of hydropowerstation
s-静水位距溢流堰顶的高度
Z0—不计压力水道系统的摩阻,丢弃(或增加)全负荷时的调压室自由振幅
Q-流量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v—流速
Hp—设计水头
H0—发电最小静水头
Hs—吸出高度
hf—沿程摩擦水头损失
hm—局部水头损失
hw0-压力引(或尾)水道总水头损失
hwm-压力管道总水头损失
hc—阻抗孔水头损失
α—水头损失系数
φ—孔口流量系数
m—堰顶流量系数
Tw-压力水道水流惯性时间常数
Ta—机组加速时间常数
Ts—水轮机导叶关闭时间。
3调压室的设置条件及位置选择
3。1调压室的设置条件
3.1。1设置调压室的必要性,应在机组调节保证计算和运行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地形、地质、压力水道布置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作初步判别:
Tw>[Tw]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ﻩﻩ ﻩﻩ ﻩ(。2-1)
式中Tw—压力水道中水流惯性时间常数,s;
Li—压力水道及蜗壳和尾水管(无下游调压室时应包括压力尾水道)各分段的长度,m;
①—调速性能好的区域,适用于占电力系统比重较大或孤立运行的电站;
②—调速性能较好的区域,适用于占电力系统比重较小的电站;
③—调速性能很差的区域,不适用于大、中型电站
图3.1.2Tw、Ta与调速性能关系图
vi—各分段内相应的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Hp—设计水头,m;
[Tw]—Tw的允许值,一般取2~4s。
[Tw]的取值随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而异,当水电站作孤立运行,或机组容量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时,宜用小值,当比重小于10%~20%时可取大值。
在有机电资料时,可按图3。,由Tw、Ta与调速性能关系进行判断。机组加速时间常数Ta按下式计算:
ﻩﻩﻩ ﻩﻩ ﻩ (.2-2)
式中GD2—机组的飞轮力矩,kg·m2;
N—机组的额定转速,r/min;
P—机组的额定出力,W。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3.1.3设置下游调压室的条件,以尾水管内不产生液柱分离为前提,其必要性可按式(.3-1)作初步判断:
ﻩﻩ ﻩﻩﻩﻩ(.3—1)
式中Lw-压力尾水道的长度,m;
Ts-水轮机导叶关闭时间,s;
vw0—稳定运行时压力尾水道中的流速,m/s;
vwj—水轮机转轮后尾水管入口处的流速,m/s
Hs—吸出高度,m;
—机组安装高程,m。
最终通过调节保证计算,当机组丢弃全负荷时,尾水管内的最大真空度不宜大于8m水柱。高海拔地区应作高程修正:
ﻩ ﻩﻩﻩ —2)
式中Hv—尾水管内的绝对压力水头,m;
ΔH—尾水管入口处的水击值,m;
-考虑最大水击真空与流速水头真空最大值之间相位差的系数,对于末相水击=0。5,对于第一相水击=1。0.
3。2调压室的位置选择
,并结合地形、地质、压力水道布置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
3.。
,以减轻电站运行后渗水对围岩及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3.,必须增设副调压室时,其位置宜靠近主调压室。
4调压室的基本布置方式、基本类型及选择
4.0.1水电站调压室的基本布置方式有:
(1)上游调压室[图4。0。1(a)];
(2)下游调压室[.1(b)];
(3)上、下游双调压室系统[。1(c)];
(4)上游双调压室系统[图4.0.1(d)]。
若有特殊需要亦可采用其他布置方式.
4.0。2调压室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压力引水道;2—上游调压室;3-压力管道;4—下游调压室;
5—压力尾水道;6—主调压室;7—副调压室
1—连接管;2—阻抗孔;3—上室;4—竖井;5—下室;
6—储水室;7-溢流堰;8—升管;9-大室;10—压缩空气
(1)简单式:包括无连接管与有连接管二种型式,连接管的断面面积S应不小于调压
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DL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