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课堂是活泼的, 多彩的。 胖胖的peter 各种肢体语言给我们做词语说明, 肃穆的Jack 与我们探讨家庭惩处小孩的手段与死刑的问题,帅帅的Mazhar 总爱抱着教材问我们各类的common sense, 还有口头禅是 “Rock & Roll’ 的Simon 总在放音乐的一起先时就耸耸鼻子, “ Oh, American English !” 我想, 对于高三毕业的我来说, 这不是课堂,而是令人难忘的聚会!
憧憬·伦敦
七转八弯, 最终带着我们的憧憬来到伦敦。像是在眼前放了一个放大镜, 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景象被放大了。大笨钟, 伦敦眼, 唐宁街十号, 鸽子广场, 议会大厦万花筒似的在我面前转。但缺憾的是在我心里, 真正代表英国的是Canterbury的古朴与安静, 而不是伦敦的繁华与热闹。
摩肩擦踵地挤到了大英博物馆, 专程来到了东亚专区, 看着一件件玉器, 青铜,瓷器, 油然升起一股亲切感, 像是对着一大群太久没有回家的孩子。我想, 各国访客来到这里, 肯定觉得很滑稽吧, 那些原来就属于他们的东西竟被英国 “收集” 在玻璃箱里收费供人观赏, 而想抢回去时又得顾及国家的形象, 我的有点沉重„„
意料之外·剑桥
太阳公公炫耀地尽情把能量扑洒在这古朴而理性的小镇, 看那平整嫩绿的让人不忍践踏的绿茵地,还有康河边扭动腰肢的亭亭华盖, 让人突然有了赖在这儿不走的冲动。
我坐在木船上, 心中摇曳着门德尔松的 的旋律, 最终体会到了徐志摩为什么说: “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颗水草!” 环顾四周, 巴洛克式的建筑在蔚蓝天空下肃然屹立, 像是一个信徒默然地膜拜。 上了岸, 闲逛在市中心,悠扬的Jazz 静静传来, 我闭上双眼, 抬头迎着阳光,沉醉在异国的氛围之中。 我想, 或许, 我带不回剑桥的优雅; 或许,我带不回剑桥的气派; 或许, 我带不回剑桥的才智; 甚至,我不会说明, 那混合了春日山花烂漫,秋季云淡风轻的曼妙;但至少, 我可以带回剑桥的阳光„„
沟通·我的新挚友
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口语发音的众多 不同,在与外国挚友交友的过程中有了许多的乐趣。当双方既表达不清晰又听不懂的时候,就不谋而合地 “一笑泯尴尬”。
学生游学感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