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毕业论文
运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分析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22届〕
论文题目
运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分析
较少,训练组织形式单一,训练和竞赛社会化程度低;中学在中小学课余田径训练体系中是最薄弱的环节。田径职业化改革之后,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竞赛依然归属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两局部管理。在竞赛管理中体育系统占52%,教育系统占58%,而体委系统的业余田径训练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教委系统的业余训练体系却依然保存下来。在该体制下,教委是政府设立的行政部门,它对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经费并进行评估和监督。这个体系属于体育系统的管理范围,与普通中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没有任何关系。
田径教学大纲、比赛
图2 田径教学大纲、比赛统计图
从图2可知,在教学大纲一项中选无的占88%,说明运城市没有青少年田径训练大纲。在省里组织的比赛一项中选有的占3%,这说明运城市参加省里的比赛较少。虽然各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和竞赛主要由各区教委组织和管理,但是组织比赛的时机很少,每年只有一次市运动会。各市田协以及其它相关部门配合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和竞赛工作,但合作并不协调。有时学校组织在队员之间进行小型比赛,大都是不定期的,占57%。
训练社会化程度
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这对矛盾,是摆在每个教练员面前一道难题,在课余运动训练过程中,要解决好运发动的文化学习,必须抓住影响运发动文化学习的主要矛盾,虽然影响运发动文化学习的矛盾很多,但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运城市课余训练学训见图3
运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分析
4
图3 开展社会化课余田径训练分布图
从图3可知,%,初中课余训练社会化程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方案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旧的思维方式在新体制下已没有市场时,也会因缺少正面的舆论宣传和正确的导向,仍不愿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初中校领导认为课余训练是自己内部的事情,容不得外人插手和介入,但有时渴望能得到社会的赞助,这是一种矛盾心态;而社会力量认为课余田径训练是教育系统的事情,不好插手,这种思维方式是阻碍我省初中课余训练走向社会的内在根源。
教育局对学校和学校领导的管理
如果训练执行者与其管理方式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牵制,任何管理方式都是很难有效的,课余田径训练也不例外。见图4
图4 训练成绩与学校评估和学校领导业绩关系图
从图4可以看出,%初中的评估和训练成绩有关,可以看出,运城市教委有效利用了训练成绩与学校和校领导利益挂钩的管理方式,推动了运城市课余田径训练的开展。
比赛组织形式状况
课余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运动成绩,只有通过比赛才能表现出来。比赛是
纽带,通过比赛才能发现问题,找到改进训练的方法,有利于“比、学、赶、帮、
超〞学风的形成,通过比赛能够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丰富运发动的比赛经验,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以赛带练已经成为世界运动训练开展的潮流。运城市中学田径运发动比赛状况见图5。
运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分析
4
图5 运动队参加比赛形式图
从图5可知,%是校运动会,%的学校参加运城市田径运动会,只有3%的运发动参加省运动会,大多还是在市体育学校训练的学生,或者是在哪个基地训练的学生,只是在学校 “挂名〞,这说明运发动参加比赛的时机很少,尤其是大型比赛的时机就更少,那么锻炼的时机就跟着减少,因此,应该多参加各种比赛,利用课堂、训练多组织一些比赛。
训练条件
训练场地状况
田径场地是学校进行教学、训练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其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成效和学生的健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参加训练的兴趣和质量。
图6 运城市拥有不同材质、长度场地数量图
从图6可以看出,运城市各中学没有天然草皮场地、人工草皮训练场地、塑胶场地,沙土
运城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分析
5
86%,水泥地14%,200米场地占56%,300米场地占15%,400米场地占26%,没有场地的占3%,这说明运城市各中学场地严重缺乏,也没有到达国家中学场地标准,这也主要是由运城市各学校的经济条件和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而从维护学生健康和开展技战术角度看,沙土地仅次于天然草坪;从运城市现有经济条件和学校条件看,每个中学都有条件建设沙土场地,建设天然塑胶场地是不现实
最新体育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