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022/3/23
1
中秋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022/3/23
1
中秋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Date
2
水调歌头苏轼
水调歌头,词牌名。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今属四川)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2/3/23
3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史,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郁郁寡欢。
Date
4
赏析
(配乐朗诵初读)疏通文句
讨论: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月下引酒(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对月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2022/3/23
5
(再读音乐欣赏)驱谴想象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和联想?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想象:明月 青天 宫阙 琼楼玉宇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Date
6
联想:有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 物。比如:由天上的星星联想到路上的街灯。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明亮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比如:有天上的星图形状,由此及彼的想象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Date
7
理解词的主题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和乐观的情致。
想一想: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月亮”的诗句吗?
Date
8
名句列举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曹植《怨歌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丝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唐徐凝《忆扬州》
Date
9
十五夜望月王建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人(今河南许昌)。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一生困顿,晚景尤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同志阶级的暴行。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本诗题作“十五望月寄杜郎中”
2022/3/23
10
赏 析
领会诗歌的意思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但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体味诗歌的意境
揣摩诗歌的语言
2022/3/23
11
配乐朗诵: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022/3/23
12
这首诗歌意境很美,诗人运用了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非常委婉动人。
Date
13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原名蒋海澄。艾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94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