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梅西安钢琴小品《保罗·杜卡斯之墓》.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梅西安钢琴小品《保罗·杜卡斯之墓》
陈哲 【摘要】本文主要以梅西安钢琴小品《保罗·杜卡斯之墓》的各音乐参数为研究对象,对梅西安纵向特殊和弦的运用、有限移位模式和传统调式调性概念的混合运用、以及附加节奏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讨论。转位)排列;在其上方,较高的各谐音则按密集的半减七和弦(或其转位)排列。”下方的属七和弦结构由泛音列第1、3、5、7音组成,上方的半减七和弦结构由泛音列第9、11、13、15音组成。在本曲中,泛音共鸣和弦以2种形式呈现,第一种如第1小节,是纵向上不完整出现的;第2种是分解上方的半减七和弦、下方的属七和弦的七音以辅助音呈示在第二个节奏点上,下方的一二声部作纯四—减四—纯四的辅助式进行。

梅西安在其著作《我的音乐语言的技巧》中并没有详细的阐述和声模进的具体特征与用法,笔者以梅西安在书中的列出的谱例结合本曲第11小节的音高进行了比较。“实例244,在A处叠置了两种“有限移位调式”:第三调式叠置于第二调式之上;B处,调式的叠置降低了一个音;这个谱例取自于《你的声音》(为Mi是的诗集)。”
(三)有限移位模式中调性中心音的确定
杨立青教授在其著作中对于梅西安作品总结了三种确定调式中心的方式。一、用传统的功能逻辑强调调性中心;二、运用持续长音来确立调式中心。亦即利用结构逻辑来强调某些音在调性中的特殊地位;三、在重要结构部分(特别是起音与结音)反复强调某音以确立调型中心。”笔者在读谱时发现,在本曲中运用最为明显的是方式二和方式三。
方式二的运用。在第1、2、4、6、7、9小节中都有以B音为根音的大三和弦,且是二分音符时值为2拍,在12、13小节中是持续的B大三和弦。
方式三的运用。在本曲中运用的5种有限移位模式中,都是以B音作为第一音的,且全曲共有9个小节停在B音或低声部保持在B音上(第1、2、5、6、7、8、9、12、13小节)。
结合方式二与方式三总结来说,梅西安将B音作为本曲各个模式的第一音,并在小节内以相对长的时值来强调B大三和弦,并且用低音区B八度音程加以强调。由此可以判定,《保罗·杜卡斯之墓》的调式中心音为B音。
(四)有限移位模式的转换
与传统和声相同的是,有限移位模式也可以进行模式转换,以达到丰富色彩的目的。“但是,模式转换的概念与传统和声中的转调并不相同”那么,一旦不涉及到传统和声中所谓的“功能性”,只涉及到“色彩性”,在有限移位模式的转换中,就不需要中介和弦和转调和弦了。有限移位模式的转换更多的是强调模式之间的色彩区别:“‘有限移位模式’没有主音,没有属音,没有起始音,也没有终止音。特别是在和声性的运用中(不超出被选择调式音的范围),这些调式尽管不像‘不可逆行的节奏’那样受到时间框架的限制,却被禁锢在某种色彩领地中。正是这个领地的颜色,使人们能够立即辨别出这个运着的和弦的所属调式。”
二、节奏手法
梅西安的节奏语言复杂精彩,本曲《保罗·杜卡斯之墓》篇幅较小,所涉及到的节奏语言相对规整简单,本曲中最突出的是附加时值节奏的运用。
梅西安在印度节奏中领悟到了附加时值的魅力,附加值节奏成为其作品节奏布局的一大特色。本曲的第1小节便是其典型的附加时值节奏例子,红色加号处为附加的十六分音符,在八分音符律动中加入十

浅析梅西安钢琴小品《保罗·杜卡斯之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3-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