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美术玩跨界.doc1 生物美术玩跨界宽大的阳光房、可以“吃”掉虫子的植物、超大加湿器不断喷出的水雾、两位年轻的男老师、几名安静的学生、时不时发出的笔和画板摩擦的轻微声响……这是一门名为“食虫植物科学插画”的选修课的课堂。课程之间进行融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比如美术和语文结合, 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文字畅想春天, 也可以通过画笔描述春天; 地理和历史结合, 学生可以一边精确定位经纬坐标, 一边串起同一坐标下的上下五千年。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这些融合后的课程所要达到的效果一定是 1+1>2 的: 不仅让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上一下子学到两门课的知识, 同时, 有效地弥补了学科之间的空白地带,也会在不同维度上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李峰、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的硕士张兴两位老师在课上表现得很淡定。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观察的方法, 知道观察内容, 并有能力把观察的东西积累记录下来。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李峰和张兴老师把食虫植物当作教学的内容就是因为“好玩”。被张兴和李峰称为研学课程的这门选修课,学生最终的成果并不丰厚: 一学期十几节课一幅作品。这大概跟两位老师对学科的理解有关,“现在美术已经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是, 美术最早是为科学服务的。绘画不仅是一种美, 它和语言文字一样, 要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研究。而用绘画进行研究的前提是要仔细观察。” 2 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会上, 生物老师李峰提出了对学科边界探索的思考,他希望让学生在学科探索中能进行些属于中学生的尝试,“中学生也可以做属于他们的研究, 生物学上所谓前沿科技, 起点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观察到别人没有观察到的。”所以,在课堂上,李峰会带着学生们观察猪笼草, 要对猪笼草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形态学观察, 还需要了解植物叶子的结构、叶脉、叶缘等。“观察的过程中,生物知识也得到了提升。”李峰说。在传统的教学中
生物美术玩跨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