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与治疗信息
标题
内容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等,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
引起传染病的病因有哪些?
有病毒、细菌、衣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
病毒性感染的特点有哪些?
病毒很小,用普通显微镜看不到,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到。病毒靠自己不能生存,只有进入到适宜的活细胞里利用细胞的生物活性才能生长繁殖。病毒性疾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用抗生素无效。但用疫苗可控制许多病毒性疾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有专一的侵犯脏器。如乙脑、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专在神经细胞里生长繁殖,使神经细胞遭到破坏。
细菌感染的特点有哪些?
细菌的体积相对病毒较大,可长时间独立生存,能自我繁衍,如在土壤、水中等,也可寄居在人体或动物体内造成感染,但不会侵入活细胞内。可用抗生素消灭它们。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病只有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存在的时候才能造成传播。1、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每种传染病都有一种或数种途径传播。常见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接触传播等。3、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为易感染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感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很容易造成该传染病的流行。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
疫苗作为某种传染病独特具有的抗原接种于人体,引导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产生能够对此抗原特异性识别的免疫能力,包括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当病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这些特异的免疫物质,就能及时识别这些病原体,并可通过中和、抑制、杀伤等多种形式对病原体进行围阻和灭杀。
什么是病原体?
病原体指引起人类患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的生物(体),主要指微生物和寄生虫。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等。
什么是隐性感染?
感染了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但无临床表现的人。
什么叫疾病的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发病期间叫潜伏期。
什么时候应洗手?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以下情况时应要洗手:(1)在接触眼、口及鼻前;(2)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或咳嗽后;(3)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或门柄后;(4)处理食物及进食前,及如厕后。
怎样才是正确洗手步骤?
正确洗手步骤:(1)开水后洗涤双手。(2)加入皂液,用手擦出泡沫。(3)用最少二十秒时间洗擦手指、指甲四周、手掌和手背,洗擦时无须冲水。(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6)双手洗干净后,可以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关上水源,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
什么时候要戴口罩?
倘若有呼吸道感染的征状或发烧、要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人、要前往医疗场所的人士等,应戴上口罩。
怎样才是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
首先,佩戴口罩前,以及摘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正确佩戴方法为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1)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硬条的一边向上。(2)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3)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4)把口罩上的硬条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5)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减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6)摘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7)摘下口罩后,放入胶袋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8)外科口罩应最少每天更换。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主要在小动物(啮齿动物)及其跳蚤中间传播的一种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菌,该菌也可通过受感染跳蚤的咬伤、直接接触、吸入和吃入传染物(吃入的情况极少有)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鼠疫是人类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中的甲类传染病,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为30%-60%。
如果通过空气感染鼠疫杆菌,多长时间后会发病?
通过空气感染了鼠疫菌后可能在1-6 天内发病。
鼠疫是怎样传染的?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其它啮齿类动物,根据调查结果,青藏高原最主要最多见的是牧区草原上数量很多的旱獭,其他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藏系绵羊及多种鼠类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染给人。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是肺鼠疫病人。(2)鼠疫的传播途径:人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
传染病预防与治疗信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