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通风与空调设计手册
南京地铁六号线机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设计规范 第14章 通风与空调
1)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47 2003)设备室、外部通信室、 算且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h。 公安通信室 12 27 40,60 6 5
按排除余热计算风? 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区: 降压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 36 —— 量 3车站管理、设备用房区:空调计算人员新风量按30m/人?h计。 照明配电室、AFC配线间 16 36 —— 4 4
6) 通风空调计算人员数量 工务工区用房、通信工区检修室 16 27 ,65 6 6
(1) 车站公共区 AFC电源室、蓄电池室 16 30 —— 6 6
根据乘客在车站停留时间和车站客流情况,通过停留时间与小时高峰客流的关系计算盥洗间、公共洗手间 >5 —— —— —— 20
得出站厅、站台的通风空调计算人员数量。 清扫工具室、车站用品库、广告设备库、气瓶
室 —— —— —— —— 4 非换乘车站公共区
污水泵房、废水泵房、消防泵房 5 —— —— —— 4
乘客在车站平均停留时间如下:上车客流车站平均停留时间为按行车间隔加2分钟,
通风空调机房、冷冻机房 —— —— —— 6 6
其中站厅停留2分钟,站台停留一个行车间隔;下车客流平均车站停留时间为3分钟, 站注:车站控制室、会议室等的空调换气次数应不少于6次/h;盥洗间、洗手间排风量3厅、,客流按车站远期客流计算。 每坑位按100m/h计算,且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少于10次。
3) 站台、站厅(当送风为同一空调器时按站台送风温差控制)?T?10? 换乘车站公共区
电气用房如采用冷风降温时,送风温差应保证在电气设备空载时不结露的情况下,适换乘客流车站停留时间:换乘上车客流站台停留一个行车间隔,换乘客流其它地方停
当提高送风温差, 一般取?T?15?,19?。 。
其它设备管理用房区域 ?T?10?。 (2) 车站设备管理用房
4) 隧道通风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按室内实际人数计算,且计算总人数不得少于2人。 ? 隧道温度:正常运行时区间隧道内最热月日最高平均温度??。 7) 噪声标准
? 阻塞运行时送风量保证断面风速不小于2m/s,并控制列车顶部最不利点隧道温度低车站内站厅、站台: ?70dB(A)
于45?。 通风及空调机房 ?90dB(A)
南京地铁六号线机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通风空调设备用房 ?60dB(A) 次火灾考虑。
管理用房 ?60dB(A) ? 一辆列车火灾规模按5MW设计,。 地面设施:通风空调设备传至地面风亭、室外冷却塔、布置在室外的空调室外机等地? 列车发生火灾且停在区间隧道内时,其控制烟气流动的风速应根据隧道内烟气控制
面设施的噪音应符合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及环评报告的要求,各类别环境噪模型的临界风速计算确定,,。
声值见见表14-2。 ? 地下车站站厅、站台、换乘厅的防火分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
23 ,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排烟量按每分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m积不宜超过750m
计算,排烟设备的排烟能力按同时排除两个防烟分区烟量配置,;
当站台发生火灾时,。
? 地下站设备管理用房区在同一防火分区内总建筑面积超过200?或单个房间面积超
表14-2 环境噪声值 单位:dB(A) 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房间应设机械排烟;最远点到地下车站公共区的直线距离超过
时段 20m的内走道(其排烟量应为走道面积加上不排烟最大房间面积计算),连续长度大于60m类别 适用范围
昼间 夜间
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设机械排烟。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在担负1个防烟分区时,0 疗养、高级别墅、高级宾馆区 50 40
323m/(h?m)计算;在担负2个及2个以上防烟分区时,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120m/按601 居住、文教区 55 45 1
23(h2 混合区 60 50 ?m)计算。单台风机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m/h,排烟设备应考虑10%,20,的漏风3 工业区 65 55 量,排烟时应设有不小于50,排烟量的机械补风。
4a类 交通干线两侧 70 55 ? 排烟口距最不利排烟点不应超过30m,排烟口不应被下方的设备管线遮挡。 4
4b类 铁路干线两侧 70 60
? 超过2层
地铁通风与空调设计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