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一课时,教材70—71页的例1和例2.
二。说教学目的.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的如下:配?
设计意图:从余数1到余数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展二次平均分。
4、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铅笔、鸽子看做物体,笔筒、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详细情况的判断,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复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的游戏的解释,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
5、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法的思维过程。
(1)教学例2,可以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说理,然后问:这个考虑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支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例1和做一做的根底上,相信学生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至少”的问题,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和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
6、再次发现规律。
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让学生通过对除法算式的观察,得出“只要物体个数比抽屉个数几倍还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这样的物体。”的结论。
设计意图:,从“至少2个"德到“至少商+1个的结论。
7、介绍课外知识。
介绍抽屉原理的发现者—-数学家狄里克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三)、稳固练习。
用课件出示
(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感受如何?
(五)板书设计
物体数 抽屉数 至少数
4 ÷ 3 =1。。。。..1 1+1=2
5 ÷ 4 =1。..。..1 1+1=2
100 ÷ 99 =1。.。。..1 1+1=2
5 ÷ 3 =1.。..。。2 1+1=2
7 ÷ 3 =2。。。。。.1 2+1=3
8 ÷ 3 =2。。。。。。。2 2+1=3
至少数=商+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抽屉原理》说课稿
杜拉尔中心校
赵桂珍
2021年5月19日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赵桂珍
杜拉尔中心校
2021年5月19日
“抽屉原理”是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有几点体会:
1、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让几个学生表演“抢椅子”的游戏:如3个人抢坐2把椅子、“抽屉原理”,理解“至少"的意思。
2、合作交流,,交流、讨论理解:“待分物体数”、“抽屉数”、“至少数”分别指什么?“至少数”为什么是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通过老师的提示、引领,学生对“抽屉原理”根本上能理解,但是要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3、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进步解题才能。“抽屉原理”的问题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敏性。能否将一个详细问题和“抽屉原理”联络起来,能否找出题中什么是“待分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络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抽屉”.教学时,我不过于强调说理的严密性,只要学生能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有些题目能借助实物或用枚举法举例猜测、验证也可以。
回忆整节课我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担忧学生不理解、走错路,不敢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
2、这部分内容属于思维训练的内容,有少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大,效果差。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发挥
抽屉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