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方法
初三语文组
基本目标
感受诗词经典,追溯文化渊源;
提高审美品位,积蓄典雅语言。
要点与方法:
节律是特征,朗读以凸显之。
意象是风景,想像以再现之。
情感是灵魂,体验以沟通之。
语言是珍品,玩味以珍藏之。
五个环节
一、朗读全诗,力求读准——感知作品
二、弄懂字词,理顺语句——疏通作品
三、揣摩意象,领略意境——领会作品
四、自我感受,独特体验——感悟作品
五、赏析技巧,品味语言——鉴赏作品
第一环节朗读全诗,力求读准 —感知作品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求读准,实质是求读懂。读准与读懂互为因果。读准了有利于读懂,读懂了,有助于读准。所以,听范读很重要。但范读不能代替自读;唯有自读,才能获得读诗体验。
第二环节弄懂字词,理顺语句 —疏通作品
初读之时,眼在字面上跑,嘴从字面上说,字面的意思未必连贯得起来,诗面的形象未必形成得起来。这是由古典诗词的高度凝练、精辟,加之语言组织的特殊性造成的。这就需要停顿下来,尝试着把每个词语的意思弄清楚,把词与词的意思联系起来,以求把大致意思搞清楚。就像叶老所说:先自行思考求解,不得其解再看注解;看了注解仍不懂再与同学商量;同学间商量不出再问老师。
第三环节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意象是诗词的实体,是意境的单元;而一首诗词的整体意境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意象组合而成的,因此可以说是个意象系统。
下面来举例谈谈意象和意境。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第一个意象,把酒问天:一问明月几时
把酒问青天。才有,二问天宫今是何年。面对青天明
不知天上宫阙, 月,心中无限怅惘。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第二个意象:欲归又恐。想追求又害怕,
又恐琼楼玉宇, 矛盾心理。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第三个意象:起舞自娱。作出选择:
何似在人间。还是在人间好。
转朱阁, 第四个意象:月照无眠。月光
低绮户, 流转照离人,离人辗转思亲人。
照无眠。
不应有恨, 第五个意象;感慨月圆。
何时偏向别时圆? 缘情写景, 别有滋味。
人有悲欢离合, 第六个意象:领悟圆缺。
月有阴晴圆缺, 自古皆然, 万物一理。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第七个意象:祝愿康健。
千里共婵娟。亲人平安,千里共享。
古诗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