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4 页 共 117 页
【加减】吐血加生地、阿胶(烊)各15克,田三七6克;阴虚加百合30克,麦冬、怀山药各15克;潮热盗汗加青蒿、地骨皮各15克;血瘀加当归1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纳呆加鸡内金10克。
【疗效】治疗46例,用药3~4疗程(以40天为1疗程,休息一周,进行下1疗程),结果:痊愈26例(肺部一切正常),显效16例(空洞愈合,浸润汲取,尚有少量斑片状阴影)好转2例(空洞缩小,浸洞部分汲取),无效2例。 和解宣化汤
【来源】程门雪,《程门雪医案》
【组成】银柴胡(水炒)、远志各3克,炙鳖甲、甜杏仁、象贝母、炒谷芽、炒麦芽各9克,竹沥、半夏、紫菀各6克,黄芩(酒炒)、知母(酒炒)、,生薏苡仁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 【功用】和解宣化,凉营退热。
【方解】方中柴胡,鳖甲滋阴清虚热;杏仁、贝母、柴菀宣肺止咳;谷芽、麦芽健胃消食;竹沥、半夏化痰降逆;黄芩、知母清热凉血;远志安神除烦;橘红宽胸理气;薏苡渗湿利水。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和解宣化,凉营退热之功,故对阴虚潮热诸证,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阴虚潮热,缠绵不愈,或肺痨发热、口苦、咳嗽有痰、胃纳不香等。 【加减】咳嗽重加款冬花6克,炙枇杷叶9克。 【疗效】屡用均有较好疗效。 清肺活肝理痨汤
【来源】武明钦,《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黄芩、青蒿各10克,制鳖甲15克,地骨皮10克,知母、山慈菇各15克,川贝母10克,生白芍25克,干生地15克,郁金10克,玉竹15克,仙鹤草30克。
【用法】上药加水文火煎,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用】清肺止咳,滋肾活肝。
【方解】痨证每由火起,此阴火也。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或情志不遂,致肝郁化火,耗伤气阴,外邪侵袭,肺主皮毛为之藩篱,内则肝火上侮肺金,下耗肾液,肺内外合邪,宣降失司而为肺痨咳嗽,故方用仙鹤草、生白芍、干生地、玉竹,山慈菇滋肾活肝以固其本;知母、鳖甲、青蒿、地骨皮,黄芩育阴清热;郁金、川贝母活肝解郁,共奏清肺活肝理痨之效。 【主治】肺痨咳嗽,肝咳。
【加减】胸胁难受,呛咳加竹茹、橘络、川楝子、元胡;心烦易怒,左关脉弦而有力者为肝郁火盛,加羚羊角粉、琥珀粉;痰中带血或吐血,右关脉数者多为肺胃火盛,本方去青蒿、鳖甲,加生石膏、百部、三七粉、京墨;咳血吐血暴急者加生龙牡,龟板以收敛阴气;腰痛腿软加枸杞、怀牛膝,炒杜仲以补肾气。 【疗效】经多年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紫侧功劳方
【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紫金牛60克,侧柏叶24克,十大功劳叶30克,五指毛桃60克,百合18克。
3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适量蜜糖,制成蜜丸。每日3次,每次服2丸。 【功用】益气固表,止血除嗽。
【方解】方中以紫金牛、侧柏叶为主祛瘀解毒止血,体外试验有肯定的抑制结核杆菌作用;五指毛桃可健脾化湿,行气止痛,除痰止咳;十大功劳叶能补益肝肾;百合滋养强壮、镇咳。各药协同能增加体质,调整机体抗病实力。
【主治】浸润型肺结核,或在抗痨治疗过程中对第
一、二类抗痨物产生副作用而不能耐受者,均可用之。
【疗效】治疗105例肺结核病人,治疗62~310天(平均疗程131天),结果显效26例(病灶汲取2/3范围以上,空洞闭合,痰菌转阴,血沉下降20毫米以上),有效52例(病灶汲取小于2/3,空洞缩小
治肺结核秘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