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进行“留白”,让“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从而成就计算课的精彩。
关键词 课堂留白;精彩;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进行“留白”,让“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从而成就计算课的精彩。
关键词 课堂留白;精彩;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81-01
“留白”是一项有技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留白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在情景导入中“留白”,让“空白效应”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计算教学需要融入一定的生活与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积极思考。课堂上,教师出示的资料包括实物、图片(像)、声音等,都对学生构成了一种教学情境。我们如果能在出示资料后“留白”,让学生自主理解情景图中的意思,就会使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的境界,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我尝试着把静态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窗改变为学生喜欢的《西游记》神话故事为主的一个动态的情景:(例5主题图)王母娘娘要过大寿,她派7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禀报,老师问:“仙女们会向王母娘娘如何汇报?”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有的说“一个也没摘到。”……教师在要求学生列出七个仙女共摘了多少个桃子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这一故事情景中,故事本身的趣味性非常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景中还蕴含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的理解的过程。每个仙女能摘到几个?那么7个仙女去摘为什么还是一个也没摘到?在对情景图的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解决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二、在提问中“留白”,让“空白效应”引导创新思维
计算教学也是一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景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的信息,提出数学的问题。问题“留白”是在发现问题后留下悬念,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再来解决。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规律”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1)48÷12=(2)480……0÷120……0(各100个0),对于第一题,学生马上回答是4,但第二题,学生有困难,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猜一猜,想一想,结果可能是多少?然后教师又不急于做出讲解,而是借助这样的悬念导入新课:是否等于4?为什么等于4?它与第一题有什么关系?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会明白的。此外,问题“留白”也是问题的难度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