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下冶一小卢丽霞
本书主要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教学情景等方面,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这本书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下面我主要从以《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下冶一小卢丽霞
本书主要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教学情景等方面,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这本书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读本书的一些感受。
一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在教学中,教师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妙用竞争方法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多问。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除此之外,学生要敢于实践。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课堂上师生之间除了认知信息的交流外,还有情感交流。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
二课堂的生成性
──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师生在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的真情互动中,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从而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样,师生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对于动态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有灵感出现,有智慧的火花迸发,要把它转化为可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敏锐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而且无法复制。
教师在真情呵护学生纯真、稚嫩的童心,积极诱导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同时,必须加强引导,及时调控,充分发挥教师“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为“生成性资源”定向导航。在课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而不能随波逐流,要有拨乱反正的胆识,要有取舍扬弃的智慧,要在课堂上不断锤炼,炼就一身扬沙拣金的提炼功夫,使学生能
《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