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防控管理要求
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二0一一年十二月
传染病基本概念
传染病防控管理要求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
3
一、基本概念
(一)法定传染病种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11种)
注意:水痘为非法定传染病,《上海市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方案》(沪卫疾控[2006]57号)要求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39种)
(二)冬春季国家重点防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冬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
乙类: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结核病、甲型H1N1流感、猩红热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非法定传染病:水痘
(四)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点
冬春季好发
空气或飞沫传播
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范围广
少年儿童多发
流行的发生与居住拥挤、人群聚集、易感者等因素有关
(五)传染病防控基本原则
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六)传染病报告
报告内容
报告时限
报告方式
报告单位
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5个以上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共同用餐、饮水史
24小时内
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
向属地CDC(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立即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65号
(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与种类
定义: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意外伤害等公共卫生事件
常见类别: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水源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性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异常反应、学生集体癔症、意外伤害等事件
冬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防控管理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