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调
第1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机体需要原料来构固和更新自身,更需要能量来驱动各项生命活动。机体正是通过糖、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与合成代谢获得能量和“建筑材料”。
机体能量的提供来源25L
第15页,此课件共39页哦
间接测热法的能量代谢计算方法(1)
:
耗氧量 = 400L- =
CO2产生量 = 340- =
非蛋白呼吸商 = ÷ =
查表,
非蛋白代谢产热量 = × =
4. 24h的产热量:
24h 产热量 = 1290kJ + =
第16页,此课件共39页哦
间接测热法的能量代谢计算方法(2)
通常将蛋白质的消耗量忽略不计,只测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计算非蛋白呼吸商。
第一步:分析吸入气和呼出气中CO2和O2量,测出单位时间内耗O2量和CO2产生量,求出RQ值。
第二步:从RQ和氧热价表中查找出相应的氧热价。
一定时间内的产热量=氧热价×相应耗氧量
第17页,此课件共39页哦
举例:
,,求出6小时的产热量。
RQ=CO2 / O2 ≈
氧
6h产热量=氧热价×耗氧量
= × ≈
第18页,此课件共39页哦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第19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四、运动和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率(BMR):指机体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条件包括:清醒而安静、平卧、空腹、室温20-25℃,单位:kJ /(m2·h)
(二)代谢率与体重的关系(表)
第20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四、运动和代谢率
(二)代谢率与体重的关系(图)
第21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四、运动和代谢率
运动与代谢的关系
不同种动物由于特殊形体和生理适应,有最适的能量消耗和代谢率。
陆生动物:行走、奔跑时的代谢率与体重呈线性关系。
鸟 类:最适飞行速度时耗氧量最低。
水生动物:流线形体使能量降至最低。
第22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第二节 体温调节
一、概念
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 :
异温动物:冬眠型动物在非冬眠季节中,其体温是恒定的,而在冬眠季节体温是可变的,故特称为异温动物
行为性体温调节
生理性体温调节
第23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第24页,此课件共39页哦
二、体内热的平衡
(一)产热过程
1.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肝脏)、脂肪(包括褐色脂肪)
运动时——骨骼肌
2. 产热的调节反应:
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
战栗(寒颤)产热——骨骼肌不随意收缩,产热效率最高
3. 产热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
第25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第26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第27页,此课件共39页哦
散热部位——皮肤、呼吸道、尿、粪便
1.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向较冷物体散热的形式,占60%。散热量取决于皮温与外界温度差及有效辐散面积。
2. 传导散热: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较冷物体的形式,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皮温与接触物的温差及导热性。
3.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交换热量,受风速影响
4. 蒸发散热:环境温度高于皮温的唯一散热方式,分:
不感蒸发:体液在未形成水滴之前就被蒸发掉;
可感蒸发:通过汗腺主动分泌,形成明显汗滴而蒸发。
汗液成分:水占99%、NaCl、KCl、尿素等,为低渗液。1g ,散热效率很高。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
(二)散热的途径与方式
第28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动物体内热平衡过程概括下图
第29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发汗是机体有效的散热机制。属反射性活动,受交感胆碱能神经支配,Ach促进发汗,中枢在下丘脑。
四肢末端及额头的汗腺受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温热刺激和精神紧张可引起发汗——温热发汗、精神发汗。
机体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皮肤血管口径、增减皮肤血流量,来改变皮肤温度,从而控制体热的发散。
环境温度→通过皮肤温度感受器→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兴奋发汗中枢 → 通过交感胆碱能神经→ 汗腺分泌汗液。
(三)散热的调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