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底工程名词解释
1、标准冻深:
2、补偿性托换:
3、持力层:直接支撑根底的土层称为持力层
4、沉井根底: 用沉井法修筑的根底
5、沉管灌注桩:采用锤击或振动的方法把带有钢筋混凝土桩尖或活瓣式桩尖的钢套管沉入土中成孔,再之那么为刚性桩。a为桩—土变形系数。
35、刚性桩:根据桩与土的相对刚度将桩划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当桩的入土深度h
?=,桩的相对刚度较大,这种桩称为刚性桩
36、灌注桩:在现场地基中钻挖桩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在灌注桩身混凝土而成的桩
37、夯击遍数:
38、根底: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
39、根底埋置深度:根底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
40、基坑工程:在建造埋置深度较大的根底或地下工程,往往需要进行较深的土方开挖,这类工程称为基坑工程。
41、基坑:在建造埋置深度较大的根底或地下工程时,往往需要进行较深的土方开挖。这个由地面向下开挖的地下空间称为基坑
42、计算宽度:为了将空间受力简化为平面受力,并综合考虑桩的截面形状和多排桩桩间的相互遮蔽作用,将桩的设计宽度换算成相当实际工作条件下矩形截面桩的宽度b1,那么b1称为计算宽度
43、井点排水法: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打入假设干井管,各井管用集水管链接并抽水,使井管两侧一定范围内的水位逐渐下降,保证施工过程基坑始终保持无水状态。
44、挤土桩:
45、局部倾斜:
46、扩展根底:墙下条形根底和柱下独立根底统称为扩展根底
47、临界深度:桩底端进入持力沙土层或硬粘土层,桩的极限阻力随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线性增加。到达一定深度后,阻力极限值保持稳定值,这一深度称为临界深度
48、摩擦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而桩端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桩。
49、摩擦桩:桩穿过并支承在各种压缩性土层中,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侧摩阻力为主时,称为摩擦桩
50、膨胀土:土中粘粒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且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特性的粘性土。
51、倾斜:根底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2、浅根底:埋置深度较浅且施工简单的根底
52、浅根底: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小于或相当于根底底面宽度,一般认为小于5m)的根底称为浅
根底
52、浅根底: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根底,且在浅根底的设计计算中,可忽略根底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
53、群桩根底:由2根以上的基桩组成的桩根底。
54、群桩效应:由于承台、桩及土的相互作用使得群桩中基桩的工作性状〔承载能力与沉降〕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单桩有显著差异的现象。
54、群桩效应:由于群桩中的单桩相距较近,引起单桩之间的作用区域互相重叠,造成群桩中的单桩承载力之和与群桩的承载力不相等,且沉降也不一致。
54、群桩效应: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侧阻力、端桩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这种群桩不同于单桩的工作性状所产生的效应称为群桩效应
54、群桩效应: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根底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异, 这种 现象称为群桩效应
54、群桩效应:指群桩根底收竖向荷载作用后,由于承台、桩、地基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端阻力、桩侧阻力、沉降的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之和,沉降量那么大于单桩的沉降量。
55、倾斜和局部倾斜:倾斜是指单独根底在倾斜方向上两端点下沉之差与此两点水平距离之比;局部倾斜是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根底两点的下沉值之差与此两点水平距离之比。
56、群桩作用:
57、人工地基:天然地层土质过于软弱或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人工加固或处理的地基
57、人工地基:那些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58、软弱下卧层:位于持力层下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称为软弱下卧层。
59、软土:是指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土
60、软弱地基:指的是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的地基。
61、柔性根底:将刚性根底尺寸重新设计并配置足够的钢筋
61、柔性根底:根底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在根底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这种根底称为柔性根底。
62、砂土液化:
63、三七灰土:三分石灰和七分粘性土拌匀后分层夯实。
64、深根底:假设浅层土不良,需将根底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在设计计算中不能忽略根底侧向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根底形式
64、深根底:浅层土质不良,将根底置
最新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