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王晓芸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目的:借助课文进一步进步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才能。
过程和方法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王晓芸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目的:借助课文进一步进步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才能。
过程和方法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化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和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进步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才能。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化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化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和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考虑.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承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考虑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理解决的方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方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方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机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机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