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业务培训之二——课堂,让生命诗意地徜徉
课堂,让生命诗意地徜徉
-—老师如何上好课
内容提要: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华转化为自己生存的火炬,从而成为新世纪的精神巨人。
二、如何有效构建一堂好课
(一)树立“三生”意识
1.生命意识
教育的底线是生命,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应该成为培育生命、放飞生命的诗意原野,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引导学生在属于他们的课堂天地里尽情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旺盛的拔节和自由地生长。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首先要求老师关爱生命,体贴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一个难忘而美丽的历程;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其次要求老师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独特本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生命开展;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其三要求老师从居高临下的课堂主宰中走出,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人-—人”交往关系,不能用老师的话语霸权来压制学生个性化的思想和创造性的生命活动,让课堂成为由老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和生命互相碰撞的、生命的完善和运动的过程。总之,在以进步生命质量为指归的“生命课堂”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生的青春本色得以回归,个性化的“倾听”和“言说”得到赏识,学生在课堂里充分感受到流光溢彩的生命涌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又充盈着感性、灵性的整体的人。
2.生活意识
现代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强调课堂应该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的、详细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世界中来。学生走进课堂,不是走进一个外在于他们实际生活的概念世界,而是要和充分、旺盛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相联络,让学生在课堂这一生动的天地里,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世界的运用所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首先要求老师在理念上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人的开展为中心的转变,理解并关心学生这个真实的、生活着的、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独立的人,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现实的生活境遇发生关联,理解学生详细生活的每一形态,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在课堂中引领着他们过一种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其次要求老师要将课堂生活化,要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充满着生活的鲜活和多彩,充满生活的自由和轻松,课堂里没有压抑,没有刻板,有的是学生自由的言说,快乐的舒展,学生能自主“放牧"自己独立的思想,学生能“胸藏万江凭吞吐,‘话'有千钧任翕张",课堂常常给学生带来说不出的喜悦,抹不去的记忆。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其三要求老师要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将学生引人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贯穿,实现对无穷无尽的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激发联想和生成创意。
3.生成意识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强调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教学不是完全根据老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展,而应该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长和转化、不断建构和创生的过程。在表达“生成意识”的课堂里,老师把目光锁定在教学过程本身,教学的重心由过去的课前备课转移到对教学现场的即时运作,老师更关注的是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老师不是把课堂当作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对课前“预设”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老师的任务不是把学生的所有问题在课上全部解决,而是要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在课堂里不断生成新的问题,“生成意识”的课堂里,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和承受、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课堂上师生互相研究和商讨,互相砥砺和启迪,共同演绎丰富多彩、“圣经”,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和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展添删、重组、整合。在表达“生成意识”的课堂里,老师追求的不是教学内容的完美无缺和教学过程的滴水不漏,而是允许有偏向的存在,允许和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的发生,而这一切,又都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二)实现六大转变
1.从“向师”到“向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客观上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着老师转,是教学的“执行者”,是课堂的“边缘人"。老师是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而存在,对学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知识垄断所孵化的“教育霸权”强调的是学生对老师的绝对服从,于是,课堂就像是神圣的“教堂”,老师就像“传教士”,学习的材料就像“圣经",而学生只是承受老师权威话语的忠实“信徒”。而新
曹淑云业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