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液凝血血型
*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0页
*
体液与内环境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凝固与抗凝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
生理止血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0页
*
一、血液凝固
概念: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是机体的保护性生理过程,血小板与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凝血因子
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共有14种。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0页
*
凝血因子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0页
*
凝血因子特点:
①因子Ⅲ由组织产生,存在于组织,,大多由肝脏合成;
②因子Ⅳ为Ca2+,其余为蛋白质;
③除因子Ⅳ外,其余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需要激活,激活后的凝血因子在代号右下角加“a”; 如:因子Ⅹ,激活后,表达为Ⅹa。
④ 凝血因子一旦激活,将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激活,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0页
*
血液凝固过程(掌握)
分三个阶段:
多种凝血因子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凝血酶催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解的丝状纤维蛋白。
2、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0页
*
凝血酶原激活物 Ⅹ→Ⅹa(Ⅴa+Ca2+)
↓ ↓
凝血酶原→凝血酶 Ⅱ→Ⅱa
↓ (Ca2+) ↓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Ⅰ→Ⅰa
血细胞
血液凝固的过程:瀑布学说
血块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0页
*
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简图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0页
*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途径不同分为:
内源性凝血途径
完全由血浆内凝血因子激活因子Ⅹ的过程。
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因子Ⅲ(受损组织释放)触发激活因子Ⅹ的过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0页
*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0页
*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0页
*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掌握)
正常情况下尽管血液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但血液不会在血管中凝固,原因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的激活物和抑制物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一系列酶促反应的总称.
包括: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抑制物
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血浆中的纤溶系统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0页
*
过程:
激活物
抑制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抑制物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
-
-
+
+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0页
*
纤溶系统的生理意义:
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
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损伤局部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0页
*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血凝的动态平衡
止血、凝血发生后,纤溶系统发挥溶纤作用,溶解血栓,保证血液畅通
溶纤作用减弱:纤维蛋白沉积、血栓形成
溶纤作用增强:出血、渗血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0页
*
掌握
凝血过程;
纤溶系统的生理意义
小 结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0页
*
血液凝固过程(掌握)
血液凝血血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