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清酶学指标临床评价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96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96页
氨基转移酶是一组促使a- 酮酸通过移换氨基转变成氨基酸而发生可逆反应检出。在潜伏期氨基转移酶正常但在前驱症状期转氨酶急剧上升,它的升高比胆红素升高早1 周。在黄疸出现后和急性期的第1 周,ALT 和AST 水平分别要比正常参考范围上限高出5-100倍和3-100倍,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和肝内或肝外的胆汁淤积的鉴别中,AST> 参考范围上限的15 倍,AST> 参考范围上限的10倍对急病毒性肝炎预见值为78%,排除这种疾病的阴性预见值为100%。随着疾病的进展,氨基转移酶下降,而胆红素持续上升,在暴发性肝炎的病例中,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CHE 活力下降,提示大量的肝细胞坏死。以至下降的氨基转移酶水平,并非总是病况改善的一种标志。在儿童中无黄疸肝炎比成人更普遍,黄疸型治愈比非黄疸型更有效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96页
1甲型肝炎:20-30%的成人和90%的5岁以下儿童无黄疸期,症状持续3-6 周,是良性的,自限的,非慢性的。因此无慢性的病毒携带者,氨基转移酶通常在6周内下跌,5-10%的病人病程延长或复发,尤其是成年人,伴随着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和持续性的抗HAV-IgM阳性达1 年,严重的病程可有转移酶的明显增高,胆汁淤积伴GGT/AST>6,随年龄的增长胆红素升高可持续几个月, 40 %, 14 %,被感染的接触者在转氨酶升高前1-2周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甲肝病毒抗原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96页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有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病例占大多数,乙肝症状比甲肝症状严重,转移酶和AST/ALT比值更高,通常最初转氨酶峰值可持续4周,随后迅速下跌。AST/ALT -1,随疾病好转而下降,转移酶在6-12 周后又转为正常,ALT通常最后回到正常
胆汁阻塞时GGT 更明显增高(GGT/ALT>6),暴发性乙肝伴有高转氨酶水平,AST/ALT>1,谷氨酸脱氢酶明显升高或者转移酶下跌,同时胆红素上升
氨基转移酶对急性乙肝的预后没有预测价值,5%的新生儿,20-50%的幼童和5%的成人保持持续感染的状况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96页
3丙型肝炎:急性丙肝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明显或轻微的病程,暴发性的病程很罕见。80%以上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20% -35%则为肝硬化
25%的病例出现黄疸,转移酶的增高没有乙肝顶峰时明显,因为乙肝的峰值可高于参考上限的20 倍。
ALT 是这样描述的:单个顶峰紧随迅速降低和一个波动,像“海浪”的进程
输血后肝炎比其他原因引起丙肝的慢性化倾向更大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96页
4丁型肝炎:丁肝就自身而言不是一种疾病,事实上,它总是和乙肝相关。由于HBsAg 携带者伴丁肝病毒的双重感染。
转氨酶的进程与乙肝相类似。70-90%慢性感染的进展中,严重甚至是暴发性的病程属常见的
由于同时感染乙肝和丁肝病毒,丁肝在乙肝2-4周后发生,两峰的增多(转氨酶)反映了两种病毒成功复制,转氨酶第二次升高的时间相当延迟常常是由于有一个爆发性病程的原因
在丁肝病毒感染之后,HDVRNA 在血清中通常消失而转氨酶增高,90%上的病例临床上的和血清学上的表现都可好转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96页
5戊型肝炎:在发展中国家如亚洲、非洲、南美和中美,戊肝是急性肝炎的最常见形式。这种病毒从粪中排出,通过粪6 口途径传播,在工业国家中戊肝病人有外来传播史,戊肝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潜伏期2-9 周,临床病程的特征是黄疸、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到参考范围上限的20 倍。在6周以内转氨酶恢复到正常,在一些病例中,有一个胆汁淤积的病程,GGT 升高的程度与转氨酶相同。-%,在怀孕期,可发展为暴发性的病程,因此孕妇的死亡率可高达20%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96页
二、原发的非亲肝病毒引起的肝炎:
全身性的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CHO)、EB 病毒、黄热病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IV、麻疹病毒、副黏液病毒、轮状病毒、风疹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可发生继发性肝炎。
转氨酶通常升高到参考范围上限的5倍。如果病程中有胆汁淤积,如果转氨酶水平还是相当高,或临床症状消退后转氨酶在6-8周不下降,则需进一步对病情调查研究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96页
1巨细胞病毒:
成年人群中大约60%对巨细胞病毒的血清学是阳性。急性感染开始时,没有典型的前驱症状,并且可存在这样的临床症状,如:肝炎、心肌炎、脊髓神
血清酶学指标临床评价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