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机会愈来愈少,相反的是把时间都用到了上网玩嬉戏上,民俗文化博大精深须要我们 1 步 1 步去了解并且 1 代 1 代的传承下去,而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正是 1 个我们能够了解燕赵民俗文化的良好学习基地,所以走进这里学习民俗文化传承民俗精神是我们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活动目的:增进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传承民俗精神,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爱好,让更多的人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燕赵文化的的残暴多彩,鼓舞更多的人加入到宣扬民俗文化的队伍中来。
活动流程:11 月 20 日上午,志愿者 1 行来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热忱接待下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内的漂亮的衡水湖,陶瓷艺术,村里的日子等几个展区,在这进程中志愿者们再耐性听讲以外还新奇的询问着关于民俗文化的 1 些学问,随后志愿者们在自由参观的进程中和自己喜爱的民俗展品合影,和购买了自己喜爱的民俗玩物,志愿者们脸上无 1 不显示出喜悦的表情,并表示他们觉得至此活动学到了许多,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活动感悟:这次的民俗博物馆之行,可以说让每一个志愿者都收获颇丰,在这里我们感遭到了我们燕赵文化的丰富多彩,感遭到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次的学习增加了我们学习民俗文化,爱好民俗文化,宣扬民俗文化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能够更加努力为我们的民俗文化贡献自己的 1 份气力。
20xx 年 1 月 14 日下午,我们 5 年级 6 班的倪 xx、邢 xx、房 xx同等学在爸爸妈妈们的陪伴下,来到了 xx 市博物馆参与《各地传统与民俗》的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在游玩的同时,通过参加主办方细心编排的各项活动,了解家文化的意义,化解过去 1 年中积累的亲
子冲突与误会;为行将到来的春节打造 1 个和谐而亲密的家庭氛围。
不到两点钟,我们的学生代表就已早早的来到了活动现场,期盼着活动的起先。
在进入场地之前我们通过门口的讲授员已大体了解到了本次活动的情势:主要实行传统风俗中赶集的情势来体现,不但约请了民间艺人进行中国结 DIY、面塑、糖画、糖葫芦的现场演示与实践,同时还依据不同的省市布置了相应的展台,向我们呈现了各地春节的民俗特点。虽然会场场地有限,但同学们还是充溢了新奇和热忱,不管到哪一个摊位上都主动仔细的听从讲授,真的让我们收获颇丰。
通过仔细听老师们的讲授,我们了解到春联的由来和意义: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期背景,抒发美妙欲望,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情势。每逢春节,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 1 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最早起于年龄时期,而真正被用于春节的张贴应当在宋朝。
到了制作糖葫芦的摊位,我们有点拔不动腿了,真想拿 1 串填在肚子里。在活动现场,我们也有幸仔细观摩了 1 次糖葫芦制作的全进程,知道了熬糖的不简单,熬的时候 1 要留意火候,火候不到简单发粘,吃时会沾牙;而火候太大,不但色调重而且吃起来发苦。2 要掌控稠度,稠了蘸不起来,稀了挂不住。另外要将山查去核,去核不能将山查 1 切两半,要用小刀在山查的中间 1 转。将核取出后用竹签穿上,然后放到熬好的热糖里滚 1 下。热糖冷却后,便成为晶莹透亮的糖葫芦了。红通通的糖葫芦酸酸甜甜,老少咸宜。
还有可爱的面塑 DIY、美丽的糖画,和身穿各地特点服装的展台,我们都逐一
参加民俗活动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