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同形字考释六则
摘 要:在古代的传抄与刊刻过程中,因对中古以来汉译佛典文字异写制造了大量同形字异文,这给佛典文献的释读与研究带来一定困难。本文考释了敦煌写卷《金光明最胜王经》中“偏”“ ”“杲”“思”“戎”“如芥可知数。”
按:“ ”,作 。
《字汇·手部》:“ ,同扏。”《正字通·手部》:“ ,
扏并讹。”《玉篇·手部》:“扏,渠鸠切。缓也。”又:“ ,古文。”《字汇·手部》:“扏,渠鸠切。音求。缓也。又缓持也。”《广韵·尤韵》:“扏,缓也。”可见,“ ”为“扏”之异体字,义为“缓”“缓持”。带入语境,语义仍难解。参之《金光明最胜王经》异文,“ ”,作 ,作 ,
作 。 、 、 皆為“析”之异写,故“ ”亦为“析”字异写。
《说文·木部》:“析,破木也。”《广韵·锡韵》:“析,分也。”“析诸妙高山,如芥可知数。”唐慧沼《金光明最胜王经疏》:“约佛四身以显寿量。谓化,应亦应亦化,非应非化。如次为喻化身此没彼现故以水喻。化依应现如水出山。故以山为喻。俱句自受用如地为山水二依。第四喻法。以无形相故。”可见,“析诸妙高山,如芥可知数”义指佛陀之寿命有四种譬喻,即:一是海滴喻,一切诸水若以滴计,可知其数,而佛陀之寿命不能数之;二是山斤喻,诸须弥山以斤量之,可知其重量,而释尊之寿命不能量;三是地尘喻,一切之大地可知其尘数,而释尊之寿命不能算之;四是虚空界喻,虚空之分界尚可尽边,而释尊之寿命不能计之。“析诸妙高山,如芥可知数”义指将大山分开,我们就能以“斤”来计量,就能知道其重量。语义允恰。“析”作“分”义,其他佛典文献中亦有用例,如: (1)北凉昙无谶等译《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六):“或时节节支解其形、析骨消髓,不以为苦、无有休懈,方更炽然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2)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七):“四波罗夷,若犯一者,犹如析石,不可还合。若有自说得过人法,是则名为犯波罗夷。”
(3)北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第一):“汝今若能剥皮作纸,析骨为笔,血用和墨,写吾法者,乃与汝说。”
(4)唐地婆诃罗译《大乘显识经》(卷第二):“然其种子不从枝入枝而至树首,割析树身亦不见子,无人持子置于枝上,树成根固求种不见。”
“析”异写作“ ”,为构件讹混使然。首先,构件“木”异写作“扌”,如《双恩记》:“既 (栖)鹫鸟,父频高台。”《发愿文范本等》:“苻彩风流,耸玉材之一树;波澜吐纳,得竹前之千寻。可谓轩冕龟龙,文章
(杞)梓。”《庐山远公话》:“远公亦也不归旧寺,相去十里已来,于一峻岭上, (权)时结一草庵。”《开蒙要训》:“ (栿)檩檽梁。”浙敦《普贤菩萨说证明经》:“琉璃作屋塼,白玉作栌 (栱)。”《双恩记》:“所以如来向此中,长时说据三 (根)记。”其次,构件“斤”异写作“后”。
由此可见,因构件异写,“析”异写作“ ”,与“扏”之异体“ ”同形。又,“析”之异写字 、 、 ,右边构件“斤”加点增繁作“斥”并异写。
三、频婆杲
《金光明最胜王经》:“若使驴唇色,赤如频婆杲,善作于歌舞,方求佛舍利。”
按:“杲”,作 。
“频婆杲”,从整个词形来看,显系梵语外来词,但梵语外来词无此词形。参之《金光明最胜王经》异文,“杲”,作 ,作 ,作 。可知“杲”为“果”之异写字,“频婆杲”即“频婆果”。
频婆树是一种梧桐科常绿的乔木,又称“七姐果”“凤眼果”。佛典中“频婆”一词,主要是指频婆树的果实,即“频婆果”,意为“相思”。由于频婆果色丹且润,故佛典中多用以形容口唇之美。如:
(1)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毗耶娑问经》(卷第二):“光明集在其身,颊如莲花,唇色犹如金频婆果。”
(2)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第十九):“呜呼我主,口唇红赤,如频婆果。”
(3)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一):“世尊唇色光润丹晖,如频婆果。”
(4)唐地婆诃罗译《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一):“目净修广,如青莲花,唇色赤好,如频婆果。”
“果”异写作“杲”,敦煌文献尚有他例。如《南阳和尚问答杂徵义》:“ (果)然不见。”敦研《妙法莲华经》(卷第七)的《普贤菩萨劝发品》:“当于今世得现 (果)报。”《愿文等范本·十二月时景兼阴晴云雪诸节》:“孟夏将半,炎光渐盛;新花向囗,百 (果)将繁。”《金光明最胜王经》:“假使赡部树,可生多罗 (果);朅树罗枝中,能出庵罗叶。”
由此可见,“杲”为“果”之异写字,“频婆杲”即“频婆果”,“果”之异写字与“杲杲出日”之“杲”同形。
四、思痴
《金光明最胜王经》:“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思痴
《金光明最胜王经》同形字考释六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